考核体系比较
IGCSE的考核为多场次的考试,ICT科目考试内容有理论知识、文档制作、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和网站制作;CS科目的考试内容为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与程序设计。ALevel的两门科目则是两阶段多场次的考试,考核通过第一阶段前两场测试,达到ASLevel,再通过第二阶段A2的后两场测试,达到完全的A-Level。
国内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考试一般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组织考核,也有地级市的统一评测,如苏州的初中就实行基础模块全市统测。高中阶段多为各省设置的学业水平统一测试(或称会考),如江苏的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测试在高二的上学期进行,内容包含必修和选修模块。
从考试的设置上看,英国的考试是阶段性考试,每场考试时间不同、间隔较长,比较分散。每年设置夏季和冬季2次,同时允许学生两次参加同一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一般按照较好成绩计算,这大大地减少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国内的考试以江苏省为例,每年一次,重在从整体上有效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若首次考试不通过,可以参加第二年的测试。
从考试形式来看,英国信息技术考试既有书面的笔试,也有实际上机操作技能的测试,还有阶段性的项目测试报告书。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占比相当。国内以江苏省试为例,主要采用机考答题,同时测试知识与技能,理论和实践并重,这和两国在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方面相吻合。
从考试的题型上看,除操作题外,英国的卷面考试基本都是问答题,少有作图题、连线题,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我国以江苏省信息技术学测试为例,有单选题、多选题,程序设计部分实则是填空题。因此,我国考试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减少了阅卷者的人为误差,但客观题难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还伴有猜对的概率。
从评测的方式看,IGCSE和A-Level考试都是以等级分制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共分六个等级:A、B、C、D、E、U,E为及格,U为不及格,根据学生在全体考生成绩的百分比例来划定相应的等级。我国的信息技术评测多以等级分制作为评价标准,通常分两个等级:合格与不合格。
从考核的内容来看,英国多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题。除理论考试外,其余考试都会提前下发与当年试题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多是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如2017年IGCSE的CS科目,预发材料就是为一个养老机构编制出游经费的计算程序。而我国的考试题目更多注重知识点的考核,如江苏省的学业测试程序设计的题目多是蜗牛爬竿、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