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阅读应抓住其文化“硬核”——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古典名著阅读应抓住其文化“硬核”——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王 萍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对古典名著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肩负起传承名著中蕴含的人类文明精髓的使命。初一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多停留于故事情节,因此,教师要通过名著阅读,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名著蕴含的文化精神,展现文化的永久魅力。笔者在实施《西游记》的阅读教学时,着力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向纵深发展:一是打通情节“任督二脉”,探明取经故事缘起;二是了解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研究《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还唐僧、悟空师徒真面目;三是从《西游记》的回目、起叙和收束入手,领略章回体小说的魅力。借一部《西游记》,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的“硬核”。

【关键词】西游记;文化硬核;取经故事;人物形象;章回体小说

《西游记》应该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群众基础最广泛、最受小孩子喜爱的一部,其中许多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知晓若干。市面上也是各种删减版、青少版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西游记》作为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精读名著,教师该如何引导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深入阅读原著,达到教材的精读要求呢?教师又该如何在名著阅读指导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礼记·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对任教班级的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情况做了大致了解之后,笔者发现他们往往只关注书中离奇的故事情节、有趣的人物,就像小时候读青少版那样,有的学生甚至还抱怨原著太长了,读起来费劲;而对于为何要设置九九八十一难,人物的深层内涵又是什么,《西游记》的成书过程是什么样的,章回体小说有什么特色等问题并不清楚。在进一步了解之后,笔者找出了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学生只是把《西游记》当成一部一般的小说进行阅读,而忽略了它所承载的文化精华,不清楚其文化“硬核”。于是在“学生会的不教,只教不会的”原则的指引下,笔者决定进一步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向纵深发展,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让学生抓住古典小说的文化内核,真正读懂《西游记》,领略章回体小说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