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史融入课堂教学

(一)数学文化史融入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数学文化史的融入需要简单易懂、有趣味性,当然还需要具备史实性。不管是中国文化史还是外国文化史,对学生的熏陶都是长期的,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修养。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实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一课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一个学生叫作希帕索斯,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数,这种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这种数的发现与当时的学派研究是绝不相容的,所以他们费尽心思将此事保密,不准外传,还将希帕索斯扔到大海中淹死。那么,希帕索斯发现的数到底是什么数呢?为什么会引起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么大的恐慌呢?

学生在这种曲折的数学发展史中,既感受到希帕索斯为科学发展献身的可贵精神,也对这种引起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数充满了期待,急切地想了解这种数的奥秘,因此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