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校本课程,规范教学模式
2025年11月27日
一、形成校本课程,规范教学模式
寓国学教育于学校德育实施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启蒙、养正都有很大的意义。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课程,目的是引导他们迈入经典国学的殿堂,涵泳在祖国经典文化的海洋中,积淀下扎实的文学素养。目前,苏外小学部有10个国学特色班,涵盖小学一至六年级。国学班使用的教材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的一套《国学》教材,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在一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每学期16学时,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低年级):蒙学阶段《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
第二阶段(中年级):四书阶段《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第三阶段(高年级):子、史、集阶段《老子》《庄子》《史记》《历代散文选》。
为了把孩子们轻松引进传统文化的大门,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搭建起语文教学和课外经典诵读的桥梁,给学生一枚经典诵读的“拐杖”,借由中华经典的陶冶,在学生心中播下中国文化的种子,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一代代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气节。我们想方设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孩子们在玩中、乐中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和动力。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高声朗读、领读、引读、拍手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及配乐美读,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晚上回家,可以和家长一起读,还可以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家长。实践证明,多样诵读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享受国学经典带给他们的种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