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反转故事

二、逆向思维,反转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逆向思维故事。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当人掉进水缸里,应该赶紧把人捞上来,使人离开水,以达到救人的目的。但是,当时的小司马光根本没有能力把人从水缸里捞上来,于是他用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水从缸的破洞处流出,让“水”离开了“人”,一样达到了救人的目的。

文学创作中,就有不少因为使用了逆向思维,而创造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新境界的作品。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和之,创作出与以往风格截然不同的佳作。梅花在毛主席的词中一改往日的清高、孤傲,成为报春的“使者”,热烈奔放而又超凡脱俗,散发着积极向上的革命者的浪漫主义情怀。“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句句激越,字字铿锵,给人鼓舞,动人心魄。

小学课本中,同样也有许多类似的逆向思维的例子。《第八次》中的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的奋斗使他终于获得第八次反抗的成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司马迁身受宫刑,却忍辱负重,用如椽巨笔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卧薪尝胆》中的越王勾践不惜一身布衣,为吴王养马推磨,为奴为仆,忍辱负重,而后东山再起,终于在二十多年后厉兵秣马,报仇雪恨……逆向思维,常常能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无望中重获希望。其实改编教材中的故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我们的教材是用来传递真、善、美的,那些负能量的东西都不会被收录其中。那么,这正好给学生生活中进行“逆向思维”反转故事编写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冬季运动会上,笔者所在的班级在长绳比赛中获得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可是却有不少学生抱怨:“练了那么久,才得了第二名,真不划算!”笔者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刚开始训练时,我们跳长绳的水平很低,大家都不会跳,三分钟只能跳30个。经过训练,在比赛前我们的最好成绩是三分钟能跳到139个。比赛时,大家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一共跳了172个。这样的进步简直不敢想象,难道我们的成绩仅仅是获得了年级亚军这样的称号吗?”学生反思之后,提炼出了“有志者事竟成”“人心齐,泰山移”“狭路相逢勇者胜”等各种主题,创作出了多篇角度不同、立意新颖而又积极向上的生活故事,同时也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也算是一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训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