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外学生创新素养能力的显性体现
梁丽莉
【摘 要】创新素养能力是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校通过创新项目及创新课程的开发,对学生创新素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平台,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很好地彰显。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个性化发展
所谓创新素养,就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修习涵养的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现代人需要具备的素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这份报告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这5项素养的首字母均为C,故称该模型为核心素养的5C模型,这些素养简称“5C素养”。从这个模型就能看出,创新素养其实只是核心素养其中的一部分,除了创新能力,理解、思维、沟通、合作能力都是新时代的学生必备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2018年苏外开设了创新项目班:小学AC实验班及初中AC英才班,它的培养目标为以现有特色项目、ASDAN课程、校本活动等为载体,引入世界先进博雅教育理念,试点文理融合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生成小学AC实验班、初中AC英才班、理想幼儿园ALT国际班特色项目,包括课程设计的优化、师资的确定、室场的确定与布置、相关课程的合作等事务。小学AC实验班与初中AC英才班这两个特色班种的组建,不仅让实验序列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英才培养链的完整,客观上也呼应了早先形成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链。至此,苏外教育完成了英才与国际双轨并举,客观上也完美呈现了苏外国际教育、国内教育双线齐发的全新培优格局。
苏外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我们的每位学生都应该具备创新素养,我们的教师应该都是创新素养培育者。当然,我们自身也应该具备创新的能力。虽然笔者不从事教育工作,但是创新素养依旧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其实,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学生的创新素养更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笔者理解的创新素养是通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从而发展成创新的发明,最后产生了创新成果这样的一个过程。
如何养成创新意识?笔者相信阅读是提高创新认知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智力开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根本途径。苏外每年的读书节,正是为了激发在校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读书节”只是一种表达形式,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读书节活动,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文化得以传承,让我们的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他们思考、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
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先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外初中部就开设有师生共研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我们要鼓励学生时时探索,去提高质量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就会激发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以较强的内在动力来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也相对提高,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将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从教室搬到咖啡馆,对学习环境也做了创新式改变。老师也从课堂走向学生中间,和学生共同形成头脑风暴,进行思维碰撞。一般的师生共研课题都放在教室或者图书馆,但在苏外,我们做的是不一样的教育,师生之间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各自的想法,学生的思路和灵感是课堂中无法给予的,这样的课题研究,应该对他们来说意义更为深刻。
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只是天生就有的,也可以后天形成,它是通过分析、合成、概括提炼的过程形成的,包括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苏外,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活动平台,与国外名校建立友好学校,与国内名校合作开展学术性教研,还拓展了20多条海外游学线路,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愿望,有自我表达的需求空间。首先,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平台和空间,给他们提供更实用的操作,让他们多做示范、多做实验,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讨论是教导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主学习形式的一项重要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共同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学习空间,让他们敢于大胆创新。教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校各学部每学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激发自身的创新灵感,同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苏外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STEAM课程,孩子们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掌握生活小技能,通过准备实验材料、实践操作,发现科学原理,最终获得经验积累和知识的延伸。STEAM理念强调跨学科学习、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动手实践等能力,让孩子们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苏外“STEAM梦工厂”更是让人工智能走进课堂,强调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文理融合,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能力。
学校通过科技节活动,给予学生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小研究、小发明,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的思路,并尝试去思考、去发现新的答案。
苏外通过创新课程开设,释放学生好奇心,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梦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为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对学生在思考中提出的有创见性的问题会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所以,苏外的孩子很特别,他们从内而外散发着自信和从容。
苏外明星学生便是最好的说明。每年苏外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明星学生,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苏外气息”与“苏外气质”总能为苏外、为苏外人赢得多方赞誉。2005届高中毕业生周靓是苏州市文科状元,北大毕业后留学于瑞典隆德大学,现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工作。她在北大就读期间,不仅学业优秀,还一手创办了北京大学外交协会,并活跃于各类大型活动中。2013届盛开同学是全国化学奥林匹克比赛金奖得主,他被北大录取后,刚入校就担任班长,后来进入学生会文艺部工作,很快又担任部长一职,经常赴全国各地参加“新药成果转化”等专业调研。2017届毕业生陶熠考入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在高一时就创办了苏外机器人社团,在2017年拿下了FRC机器人赛事总冠军。还有2019届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的芮芃同学,在学校就展示了较强的领导能力——创办了中文角,让学生给外教上中文课,帮助外教融入中国文化。芮芃高二时参加了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理研究项目,培养了自己“做学问”的能力。此外,他在滑铁卢化学竞赛、物理竞赛、英国皇家化学挑战赛等多项国际大型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佳绩。这只是优秀学生中的几个代表,但是他们证明了苏外的高品质教育,是苏外给了他们腾飞的舞台,是他们让苏外放飞更多梦想!
笔者认为创新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时的,是需要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共同来完成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他们都想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作为教师、家长,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更多机会,凡是学生能够经过探索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与家长绝不代替;但是学生遇到疑难问题产生困惑时,我们一定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而是应该适时给予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感受找到正确答案后的愉悦,慢慢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