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中的人际交往

(一)活动理论中的人际交往

1.巧用辩论性口语话题,拓展互动思维。辩论性口语话题设计是含有竞赛色彩的集体性英语口语课堂开展形式,比如将“我们来说吧”付诸辩论性实践。学生是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主体,学生共同体之间在进行辩论性口语话题时所进行的活动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拓展思维的教学目标,提高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学生一个人无法诠释活动理论中的人际交往,而是需要同伴之间相互默契有序的配合和互动。笔者认为英语口语教学主要应该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对话教学进行,只有将英语和辩论性话题联系起来,围绕高中英语新课标改革,以社会上的热门事件为出发点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才能让学生更快地学会英语口语。同时,从活动理论中的人际交往方面考虑,辩论性的竞赛体制对参与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参与结果相比,大家往往更看重口语辩论的过程。从活动理论的心理学角度考虑,在班级开展小组英语口语辩论活动的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在讲解高二下册“Public transport”(公共交通)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组,让他们自由开启“Let's chat in English”模式,鼓励每个学生分别讨论自己喜欢的公共交通和不太喜欢的公共交通及相应的理由,并且允许他们大胆地表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某种公共交通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某种公共交通的存在意义不大等,但是必须用英语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理由。因为学生们观点不一,所以初步形成了英语辩论对话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英语对话过程。

学生在简单辩论过程中,能慢慢学会在潜意识里用英语方式思考,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通过课堂辩论对话训练,学生能更加了解不同的句型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这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具有很大的作用。

2.设计趣味性口语话题,提高互动效率。英语教师一定要摒弃前辈们死板、教条式的教学陋习,结合活动理论中的人际交往理论积极寻找新颖突出的口语教学方式,让口语教学改革的潮流推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高中英语口语互动式教学来说,如果教师给定的英语话题足够有趣,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学习效率颇高,趣味性口语话题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互动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What is happiness to you?”这句英语,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把这句话读出来,然后让学生跟着念,在这种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肯定会学习效果不佳,时间长了,还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英语教学模式,设计趣味性话题,增强对话趣味——让学生自由对话,即遵循活动理论中的人际交往精髓,把“说话权”交给学生自己。

例如,高二上册教材中的“What is happiness to you?”一课,教师在授课导入阶段不是让学生阅读枯燥无聊的教材课文,而是兴奋地对他们说:“Let's chat in English,boys and girls!Firstly,please tell your partnerswhat is happiness to you.OK?”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就会因为受到极大的感染而按捺不住心里的“happiness”(愉悦),与同伴畅谈心中的美好事物,“chatting in English”的局面由此打开。在趣味性十足的英语口语课堂情境中,师生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是师生在课堂上各尽其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会更加乐意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从活动理论的学习分享本质考虑,这也是创设英语口语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还应该注意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多参与学生之间的实践,以此来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该章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趣味对话收集起来,整理成班级资源库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