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2025年11月27日
二、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要创造就必须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要有质疑的精神。质疑是对固有知识的冲破,是个体的思维体现,同样也是创造的来源。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认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如果当年哥白尼也奉行长期以来既定的“地心说”,压制内心质疑,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或许还停留在错误层面。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往今来,前人用智慧向我们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质疑就没有创造创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有时我们要承认自己的“不懂”,并肯定他们善于观察、勇于提出问题的科学态度,同时鼓励他们自己试着寻找答案,并与大家分享。学生的质疑是他们勤于动脑的可喜现象,是思维活跃的生动体现。陶行知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毋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
质疑的前提是独立思考。爱因斯坦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让学生处处跟随着老师的思维走,而是促使他们自己思考、领悟,从而掌握知识。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才能不断构建并丰富自身的认知框架。当然,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拒绝做知识的灌输者,争当思考的培养者,帮助学生们走上独立学习的道路。在此,将独立思考的维度进行了扩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打破定势,对同一问题思考多种可能性,尝试多种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介绍多种形式的思维方式,发掘学生的潜力,更好地培养其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