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素养的课程架构,着力开展主题实践性研究活动
我校小学部在创新素养培养的理念下,着力落实课程图谱,按照“一跨五化”(图2)的标准大力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

图2 “一跨五化”
在选取主题阶段,由各学科老师共同参与,结合社会热点选定主题,特别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规划活动计划,安排好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近一个学期为例,一年级选取了“自我认知”“道路安全”“濒危动物”“未来职业”等主题,中高年级设计了“世界音乐”“百年新闻”“新能源”“全球货币”等主题,每个主题的完成都需历时一个多月。
以“自我认知”主题实践课程为例,针对一年级的新生,围绕这个主题,我们设计了“我从哪里来”“我的第一次”“我的密码(独一无二的特征)”“设计我的出生证明”“未来的我”“种下我的梦想”等系列课程活动。这些子课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完成,锻炼学生的16项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我的密码(独一无二的特征)”课上,孩子们积极地去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将这些“特征”贴在老师发的九宫格里。孩子们开动脑筋,有的按上了指纹,有的踩上了脚印,有的画上了自己的样子……还有一个孩子,拔下自己的一根头发贴在了纸上,他自信地告诉老师,头发里有自己的DNA。这次课程结束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反思,每个孩子都懂得了:不管高还是矮,不管胖还是瘦,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并陪伴我们长大。这次的主题课,各科老师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让孩子们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更引导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我们还请来了医院的专家给孩子们进行关于生命的讲座,带领孩子们到职业体验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玻璃瓶中,他们“种”下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课程有趣、生动,把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课上学到的知识都融会到了一起,让孩子们自觉运用,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濒危动物”研究的主题课中,在师生共研阶段,我们组织每个孩子搜集全球濒危动物的资料,全班孩子合作绘制了一张世界濒危动物分布图;在社会实践阶段,我们深入动物园,近距离了解园中濒危动物境况,孩子们还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了2018年动物园繁殖计划和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每个孩子都写出了一份自己的学术报告,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对保护濒危动物的设想。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也是扎扎实实培养创新素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