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话题讨论中积极思考
2025年11月27日
二、让学生在话题讨论中积极思考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整体反复,多角品析”是一种最基础、最简单的文本处理方式,语文教师应该以文本为抓手,巧妙设计一个个抓人眼球的教学话题,让学生一见倾心,迫不及待地想要从多个角度探索文本、品析文本,发现文本中蕴藏的“奇珍异宝”。在阅读教学中,话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碎问碎答”的现象,还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学生和民族文化三者之间的深度交流。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为例,余映潮老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三个话题:一是从课文语言的角度说说课文中的美;二是从课文构思的角度说说课文中的美;三是从课文意境的角度说说课文中的美。在对这三个话题的讨论中,学生不仅充分感受到文章词语之美、句式之美、动静映衬之美、层次递进之美、画面之美、情调之美,也强烈地感悟到安塞腰鼓这种民族文化的美丽。借鉴余老师的教学创意,笔者在执教《回延安》时,也在课堂上运用了话题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从内容、形式、结构、情感等角度任选其一说说这首诗歌的魅力。笔者发现,学生在对话题的不断思考和讨论中,逐渐理解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创作特点,理解了民族文化中“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话题讨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当多个话题出现时,学生首先要对每个话题进行一个浅层的研究,确定哪个话题自己已经胸有成竹,哪个话题自己还迷惑不解;然后再针对自己不解的话题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获得对话题的深层次理解。所以在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话题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地思考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