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通过对男性群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对ED的性质、病因学及预后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为流行病学研究最深入的领域之一,据估计全世界2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中,ED总患病率为10%~20%,且多数研究报告中的患病率接近20%。研究发现,世界范围内的ED患病率与年龄相关,40岁以下成年男性患病率为1%~10%,40-49岁为15%,50-59岁为30%,60-69岁为40%,而七八十岁男性患病率为50%~100%。1995年,据估计在全球有超过1.52亿男性受ED困扰,预计2025年将达到3.22亿人。这种增长趋势与种族、族裔背景或地理区域无关。
已有数据表明,ED常合并其他一些疾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抑郁、前列腺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这一相关性证明ED与共患疾病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如内皮功能障碍、动脉闭塞、全身性炎症等。
新的疾病危险因素分析显示,ED发病与伴随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关,如内皮功能障碍和全身性炎症等。这类疾病包括癫病、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开角型青光眼、泌尿系结石、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慢性牙周炎、病毒性肝炎、精索静脉曲张、胃溃疡。
为数不多的前瞻性纵向研究发现了ED的真正发病率和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研究显示,在40-69岁男性中,ED年发病为25.9/1000人年。另一项研究表明,55岁以上的男性中,ED 5年发病率为57%,7年发病率为65%。这些研究揭示了ED独特的预测因子,包括年龄、低学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被动吸烟和体重超重。
但反过来分析疾病的风险因素,ED的确能预示伴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为止,心血管疾病就是这一相关性的最好证明。在前列腺癌预防试验的安慰剂组中发现,与吸烟者或心肌梗死家族史相似,ED是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警信号。该研究证实,经过5年随访后,患有ED的男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没有ED的男性高45%。另一项以人口为基础的纵向研究发现,患有ED的社区男性10年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约增加80%。美国马萨诸塞州男性老龄化研究通过长达15年的随访发现,ED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其危险性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体重指数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相似。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年轻时患有ED则预示未来患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
最新的纵向研究Meta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并提供了相对风险评估。一项包含7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ED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了1.47倍,全因死亡率增加了1.23倍。另一项包含12个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D男性心血管病整体相对风险为1.48倍,冠心病为1.46倍,中风为1.35倍,全因死亡率为1.19倍。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与未患有ED的男性相比,ED患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相对风险为1.44倍,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19倍、1.62倍和1.25倍。
ED除了能预测心血管疾病,还能提示癌变的风险。中国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研究发现,经过5年随访并调整社会经济和共患疾病变量后,与未患有ED的男性相比,ED患者的癌变风险增加了1.42倍。
这些确切的发病率和风险因素研究,加深了人们对ED的理解。ED评估提供了男性整体健康状况的临床晴雨表,旨在促进男性整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及改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