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肿瘤的手术治疗

(十)精囊肿瘤的手术治疗

精囊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更为常见,包括纤维瘤、平滑肌瘤、囊腺瘤、神经鞘瘤和乳头状腺瘤(Mostofi and Price,1973;Lundhus et al,1984;Narayana,1985;Mazur et al,1987;Bullock,1988;Gentile et al,1994;Latchamsetty et al,2002;Lee et al,2006)。精囊原发乳头状腺瘤和囊腺瘤常见于中年男性,几乎很少见双侧起病,影像学呈单纯囊样改变;精囊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可以确诊(Mazur et al,1987)。也有报道精囊存在局部淀粉样变(Jun et al,2003)。对于>76岁男性,有20%存在精囊上皮下淀粉样沉积。有报道认为,其在尸检中的发病率为4%~17%(Pitkanen et al,1983;Ramchandani et al,1993)。只有在存在临床症状及精囊淀粉样改变诊断明确后可采取治疗。也有关于精囊包虫囊肿的报道(Kuyumcuoglu et al,1991;Papathanasiou et al,2006)。

精囊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并且难以诊断,因为患者在疾病进展前大都无症状。精囊原发恶性肿瘤极为罕见,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组织活检有助于鉴别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瘤侵犯及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直肠癌的侵犯累及。精囊的低增殖活性可以解释精囊原发恶性肿瘤的低发病率(Meyer et al,1982)。年龄>50岁的患者可以发生原发精囊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正常,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Mostofi and Price,1973;Benson et al,1984;Tanaka et al,1987;Chinoy and Kulkarni,1993;Thiel and Effert,2002)。原发性精囊肉瘤极为罕见,一旦发现往往疾病已经进展,组织活检可以确诊(Benson et al,1984;Chiou et al,1985;Schned et al,1986;Tanaka et al,1987;Davis et al,1988;Kawahara et al,1988)。所有的精囊肉瘤类型,包括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和苗勒腺肉瘤样肿瘤,均具有高度的侵袭性,根治性摘除术的结果也各不相同(Lamont et al,1991;Laurila et al,1992;Amirkhan et al,1994;Berger et al,2002)。囊性肉瘤和精原细胞瘤也有作为精囊原发恶性肿瘤的报道(Adachi et al,1991;Fain et al,1993)。有研究报道,精囊原发鳞状细胞癌通过手术摘除治疗,术后辅助放疗,短期随访显示疗效成功(Tabata et al,2002)。

如果活检明确实性精囊肿块为良性病变并且没有局部扩散的证据,则只有在极少数存在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才需要治疗。如果活检明确精囊实性肿块为恶性病变或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则需手术治疗。由许多医院对精囊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经验有限,因此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论。对于精囊巨大原发恶性肿瘤已经采取根治性盆腔手术:膀胱前列腺全切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或盆腔脏器切除术。虽然文献报道仅有的生存者在根治术后接受了盆腔放疗和(或)雄激素阻断治疗,仍没有依据表明辅助治疗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