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菌中的15%~40%为沙眼衣原体,其他少见的病菌有生殖器支原体(15%~25%)、阴道毛滴虫、腺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未确定病原体(20%~50%)(Deguchi and Maeda,2002;Bradshaw et al,2006;Tabrizi et al,2007)。HSV-1尿道炎可能与口交有关。(Bradshaw et al,2006)。

1.衣原体

在美国,衣原体是性传播疾病最常见的病菌。CDC在2012年报道的1 422 976份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包含了CDC以往报道的最大数量的病例(CDC,2013)。衣原体的潜伏期为3~14d。衣原体感染好发于25岁及以上人群(Geisler,2011)。在男性中,衣原体感染的其他结局包括附睾炎和赖特综合征(Geisler et al,2008)。未治疗的男性尿道衣原体感染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传染其女性伴侣(Geisler,2011)。高达75%的衣原体感染的女性患者无症状。获得性衣原体感染可以导致输卵管瘢痕形成、PID、异位妊娠、盆腔疼痛和不育。未治疗的衣原体感染导致PID的风险估计在9.5%~27%(Gottlieb et al,2013)。

2.生殖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生物,能够自主复制。支原体连同解脲脲原体属于柔膜菌纲。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不能进行革兰染色。它们在末端有一个黏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依附于上皮细胞(Cazanave et al,2012)。在1980年,生殖支原体首次被描述为尿道炎的致病菌,从那时起大量证据表明其是急性NGU的病因之一 (Manhart et al,2011)。大多数感染的患者都有症状,但是大约25%的患者可能为无症状的尿路感染 (Taylor-Robinson and Jensen,2011)。生殖支原体可以进入到细胞内,造成慢性感染,并且可以逃避免疫反应及抗生素的杀伤作用(McGowin et al,2009)。生殖支原体感染在慢性尿道炎中患病率占到12%~41%(Manhart et al,2011)。在男性中,生殖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较小、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有性生活,其性伴侣最近有诊断或治疗STD的病史(Mena et al,2002)。病原体培养是非常困难的,诊断依靠核酸扩增或聚合酶链式反应,但是尚无可用的商品化检测方法(Cazanave et al,2012;Sena et al,2012)。

柔膜菌纲的其他种类有解脲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 (Cazanave et al,2012)。解脲支原体作为NGU的一个致病菌是有争议的(Taylor-Robinson et al,1979)。在一项329例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为有症状的尿道炎,无症状的尿道炎为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在对照组中比在病例组中更常见,因此认为,在人群中脲原体与NGU关系不大(Bradshaw et al,2006)。最近的一系列报道中,解脲脲原体存在于24%的NGU患者中(Wetmore et al,2011a)。Wetmore和其同事已经就许多研究之间的差异性做出了解释(2011b)。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患者有NGU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照组来自于治疗室或急诊室的STD,解脲脲原体与NGU的联系较小,微小脲原体与NGU没有联系。然而,在少于10个性伴侣的男性中,解脲脲原体与NGU的联系是有意义的。提出的一个假说是,通过多个性伴侣,重复或长期暴露于解脲脲原体中,造成适应性免疫,可能会造成没有尿道炎体征的无症状性感染。

3.毛滴虫属

阴道毛滴虫属是鞭毛寄生虫特异性感染泌尿道(Muzny and Schwebke,2013)。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病原体,而且也可以引起男性尿道炎。在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被报道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为3%~17%(Schwebke and Hook,2003;Bachmann et al,2011)。细菌涂片检查用来诊断阴道毛滴虫敏感性只有60%,细菌培养也是诊断的金标准,这两种方法都被NAATs所取代(Schwebke et al,2011)。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一开始就对患者进行淋球菌和衣原体的治疗。采用单剂量阿奇霉素1g口服,或者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天2次,共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