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脚病变切除

(六)膈脚病变切除

大部分膈上疾病的手术方式超出了本章节讨论的内容,但是膈脚后肿瘤的切除方式及时机需要根据RPLND的病理结果来决定。膈脚特殊的解剖位置对手术要求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同时,手术方式也在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被改良。通常大部分情况下,该手术需与胸外科团队一起进行。在印第安纳大学,早期的手术致力于通过胸腹联合切口或前正中线开腹和后开胸的方式来完成。近期一项手术技术通过腹中线切口联合经横膈入路来进行膈脚肿块切除的,同时完成了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图15-6)。该手术方式首先由Fadel等(2000) 提出。他们对18位肿瘤组织同时侵犯低位纵隔及后腹膜的患者进行了此项手术。这种方法能够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开胸手术的并发症。Kesler及其同事(2003)发表了关于268例患者因NSGCT伴纵隔转移而接受纵隔切除手术的研究结果。其中60例(13.2%)经腹联合横膈途径。该研究中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有3例(1.1%)患者因肿瘤组织范围广泛、病灶巨大而死亡。

确定膈脚切除时机部分取决于腹膜后是否存在邻近病灶。总的来说,病灶范围小的膈脚合并腹膜后肿块可通过腹部单个手术切口经横膈入路一并切除,但是对于病灶范围大的腹膜后畸胎瘤样病变则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来确定是否行膈脚或纵隔占位切除术。如果纵隔肿瘤组织与腹膜后肿块间隔较远,是否行纵隔占位切除术则需要根据术中后腹膜病灶病理结果来确定。上述理论是依据前文中提到的腹膜后占位及胸部肿块病理结果多呈一致性的发现得出的。

要点:辅助手段

•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辅助手术方式,通常应用于左侧巨大肿物及一些高危肿瘤患者。

•完全性或接近完全性IVC堵塞患者行腔静脉切除术后通常不需要常规行IVC重建。

•行主动脉切除的患者若需要主动脉重建,则术前准备需要非常完善。

•由于肝病变病理结果提示坏死的概率很大,因此行肝切除时需要根据腹膜后组织病理结果及结合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来综合考虑。

•腹膜后肿块与胸部肿块的病理不一致性非常常见,腹膜后肿物的病理分期通常较高。如果需要手术,则需先完成RPLND。

•当患者腹膜后及膈脚处有残留肿块时,需要考虑行PC-RPLND,膈脚肿物切除可考虑经腹联合经膈手术入路。

图15-6 经腹联合经膈手术入路时暴露膈脚肿物(©2016 Section of Medical lllustration in the Office of Visual Media at the l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Published by Elsevier lnc.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