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浸润癌
阴茎癌占美国和欧洲男性所有恶性肿瘤的0.4%~0.6%;在一些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国家中可能占到男性恶性肿瘤的10%以上(Gloeckler-Ries et al,1990;Vatanasapt et al,1995)。然而,报道显示阴茎癌的发生率在许多国家正在下降,包括芬兰、美国、印度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Maiche et al,1991;Frisch et al,1995;Valanasapt et al,1995;Ycole and Jussawalla,1997)。原因并不清楚,但是部分原因可能与注意个人卫生有关。
阴茎癌是一种老年男性的疾病,60岁时发生率陡然上升,在80岁左右达到顶峰(Persky,1977)。在两项研究中,平均年龄分别是58岁(Gursel et al,1973)和55岁(Derrick et al,1973)。在年轻人中阴茎癌也不少见,在一项大宗调查中,22%的患者<40岁,且7%在30岁以下(Dean,1935)。该病在儿童中也有报道(Kini,1944;Narasimharao et al,1985)。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最终结果(SEER)的数据库显示,在美国黑人和白人中阴茎癌的发生率无种族差异(白人为0.8/10万,黑人为0.7/10万)(Vatanasapt et al,1995)。
然而,一项根据SEER提供的数据研究显示种族与发病率有关。Rippentrop等(2004)发现,从1973-1998年有1605例患者诊断为阴茎癌,其中有22.4%(360例)死于该病。他们发现了一些可使生存率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如诊断时的高分期、年龄>65岁、非洲裔及伴有淋巴结转移。数据表明,非洲裔比白人的疾病特异死亡风险在统计学上高2.2倍。尽管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可能包括肿瘤生物学的差异、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或接受治疗的差异。这些引起争议的发现无疑值得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