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肉瘤

(三)肉瘤

阴茎的原发间质肿瘤非常少见。来自国防病理学院(the 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对46例该肿瘤患者的详细评估显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数量一样(Dehner and Smith,1970)。患者的年龄从新生儿到80岁。良性和恶性病变的体征和症状一样,表现为皮下肿块、阴茎痛和增大、阴茎异常勃起和尿道阻塞。曾报道1例肉瘤被误诊为Peyronie斑块(Moore et al,1975)。

恶性病变更常见于阴茎体近端(图17-5)。而良性病变常位于远端。最常见的恶性病变是血管源性的(血管上皮瘤),其次是神经源性、肌源性和纤维源性(Ashley and Edwards,1957)。个案的肉瘤病变的报道已有发表,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arsons and Fox,1988),血管肉瘤(Ashridge and Pary,1989),平滑肌肉瘤(Planz et al,1998),上皮样肉瘤(Leviay et al,1988)和骨肉瘤(Sacker et al,1994)。

肉瘤可分为表浅和深部,前者肉瘤是从包皮支持结构发生的,后者肉瘤是从海绵体支持结构发生的(Prat and Ross,1969)。对表浅肿瘤建议行广泛的局部表面切除和部分阴茎切除并有成功应用的个案报道(Pak et al,1986:Dalkin and Zaentz,1989)。全阴茎切除可用于深部海绵体来源的肿瘤。然而,局部复发是肉瘤的特征(Dehner and Smith,1970)。Fetsch和他的同事(2004)来自武装部队病理学研究所的报道更新了14例平滑肌肉瘤的文献综述。其结论是,小的病变(<2cm)最好通过局部切除来处理,而较深的肿瘤通常需要部分或全部切除。阴茎根部的深部病变预后最差。

肉瘤的淋巴结转移非常罕见。除非可触及淋巴结,否则不建议进行淋巴结清扫(Hutcheson et al,1969)。远处转移也不常见(Dehner and Smith,1970)。区域转移很少见。除非能摸到增大淋巴结,否则不推荐行淋巴清扫(Hutcheson et al,1969)。远处转移也很少见(Dehner and Smith,1970)。这支持了局部积极治疗可达到的预期效果。目前放疗和化疗尚未广泛应用于阴茎肉瘤的治疗,因此很难评价治疗方案。

Kaposi肉瘤通常是一种全身淋巴网状内皮细胞紊乱的皮肤表现,可以引起生殖器病变,但现在最常见于HIV感染(见前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