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尿路感染

(五)尿路感染

在对一组HIV阳性男性尿培养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CD4计数<200的人群中有30%的人易发生菌尿,远远超过之前研究的CD4计数200~500(11%)和500以上的结果(Hoepelman et al,1992)。与年龄和有无肛交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菌尿的发作中,有42%是无症状的,AIDS的疾病进展中菌尿的发生率也在增加(De Pinho et al,1994)。这些患者泌尿道感染细菌的种类也会有所差异。一项为期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肠球菌(26%)是导致HIV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然而非HIV感染组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4.8%)。感染组发生变形杆菌感染超过对照组的5倍(Schonwald et al,1999)。在严重的免疫缺陷患者中,罕见的病原体会导致泌尿系感染,包括CMV(Benson et al,1998)。黏膜层CMV的感染也较为常见,在诊断CMV感染导致的间质性膀胱炎中活组织检查也很有必要(Whitaker et al,2008)。其他泌尿系感染可由真菌引起,如隐球菌、酵母菌,或是曲霉菌。其他病毒,包括B19和腺病毒。寄生虫类有弓形虫和分枝杆菌(Christensen et al,2001)。

总之,女性HIV患者菌尿的发生率并不常见,但是与病毒的载量有关(Park et al,2002)。在HIV感染的患者,合并使用其他抗生素预防HIV感染患者的其他感染可能会使UTI的治疗复杂化。在一系列HIV阳性的患者中,复方磺胺甲唑用于预防控制肺部感染但是并没有减少泌尿系感染的风险(Evans et al,1995)。然而,使用其他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发生。在350例HIV感染者有症状的泌尿系感染的细菌菌株中,36株中有29株已经产生多重耐药。总而言之,有83%的菌株已经对复方磺胺甲唑产生耐药(Vignesh et al,2008),这些研究可以指导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时的经验性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