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表皮下大疱性疾病,在男性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为常见(Rzany and Weller,2001)。与正常对照相比,BP患者中特定的HLA Ⅱ类等位基因富集(Delgado et al,1996),支持了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在BP中,存在针对参与细胞-细胞黏附的特定蛋白(BP180,BP230)的自身抗体。这些蛋白质是半桥粒的组分,其是介导表皮-基质黏附的结构。自身抗体与这些结构结合可导致补体激活和一系列导致组织损伤、表皮分离和水疱形成的连锁反应(Kitajima et al,1994;Lin et al,1997)。

BP的临床表现可能变化很大。一般以严重瘙痒和非特异性皮肤炎为特征的非大疱期初始表现。随着疾病进入大疱期,囊疱和水疱出现在正常皮肤上,或者最典型的特征是,出现在含有混合性红斑斑块的区域。水疱呈张力样,倾向于在外表面形成,并可能累及大腿内侧和生殖器(图23-15A)。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和最重要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如lgG抗体沿基底膜沉积(图23-15B)(De Jong et al,1996)。美国的BP治疗传统上类似于天疱疮的治疗,全身皮质类固醇和各种免疫抑制剂起主要作用(Kirtschig and Khumalo,2004)。然而,根据几项随机比较研究的结果,欧洲人赞成使用高效外用类固醇来治疗广泛性类天疱疮(Joly et al,2002,2009)。当然,治疗局限性类天疱疮应该主要依靠局部而不是全身的皮质类固醇。对于难治病例,口服甲氨蝶呤、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可能有益(Hatano et al,2003;Lee et al,2003;Ruetter and Luger,2004;Wetter et al,2005;Shetty and Ahmed,2013)。

图23-15 大疱性类天疱疮(BP)。A.大腿内侧受累。注意腹股沟区域的斑块和张力性水疱。B.BP的直接免疫荧光自身抗体(lgG)在真皮表皮连接处沉积(A,From Bolognia JL,Jorizzo JL,Rapini RP.Dermatology.Edinburgh:Mosby;2003.p.465;B,From Elston DM,Ferringer T.Dermatopathology.Edinburgh:Saunders;2009.p.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