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附睾和精囊

(六)睾丸、附睾和精囊

精液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尽管抗病毒治疗的负荷很高,但病毒仍可持续存在(Roulet et al,2006)。睾丸间质细胞有受体和共受体CXCR4、CCR5、CD4和DC-SIGN,且对HIV的感染有允许作用。这些细胞更像是巨噬细胞(Roulet et al,2006),而精囊更像是HIV的储存库,再次感染主要定位于巨噬细胞(Deleage et al,2011)。

男性HIV感染者最常见的阴囊病理学改变是睾丸萎缩。这些可以导致内分泌失调、发热、营养不良、睾丸感染和治疗的不良反应(Leibovitch and Goldwasser,1994)。体重指数同样与其有相关性,在尸检报告中,低体重HIV患者罹患睾丸萎缩概率高于正常体重患者3.5倍。男性HIV患者组织学变化有小管周围的间质炎、间质性纤维化及基底膜的增厚(De Paepe et al,1989),同时可观察到精子发生减少和成熟阻滞(Leibovitch and Goldwasser,1994)。HIV病毒本身对微生物和支持细胞有细胞毒性,通常30%的生殖细胞被感染(Shevchuk et al,1998)。

睾丸细胞也可能直接被机会致病菌感染,在一系列的尸检睾丸试验中,超过39%的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Leibovitch and Goldwasser,1994)。最多见的病原为CMV、刚地弓形虫和分枝杆菌。治疗方式是开始的抗病菌治疗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特别是病原学结果证明是伤寒沙门菌属感染(Lo and Schambelan,2001)。AIDS患者也更容易发展为附睾结核。睾丸萎缩、感染或其他损伤,最终都可导致睾丸衰竭。结合睾丸外的其他因素,随着HIV疾病的进展,睾酮水平亦会降低(Lo and Schambelan,2001;Moreno-Perez et al,20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