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皮肤病简介

一、基础皮肤病简介

皮肤病学是一门专注于皮肤疾病的正常生物学和发病机制的临床学科。皮肤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而实验室检查通常发挥着次要和验证性作用。对很多病例,仅凭视诊就足以缩小诊断范围。另一方面,皮肤具有有限的形态表达谱。因此,当具备相关指征,或需要鉴别两种或多种相似病症时,应进行皮肤活检或多种实验室检查。

皮肤分为三层,即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根据位置其厚度在0.05~1.5mm。黑素细胞(产生色素)居于表皮的下层。真皮层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网状纤维组成,可分为两层,即乳头状真皮层和网状真皮层。位于真皮内的是间充质结构,如血管和神经。位于皮肤底层的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成。

涉及外生殖器的皮肤疾病可能达数百种。由于病程的不同,各种疾病在外观和症状上可能有很大差异。出于这个原因,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外生殖器皮肤病的病史采集应重点关注发病的持续时间、发病频率、部位、症状、家族史、过敏史、职业和既往治疗史(Habif,2004)。常见症状包括瘙痒、灼痛、刺痛和钝痛。患者若缺乏诸如疼痛等症,则对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应加以注意。

外生殖器皮肤病的查体应关注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分布。不能仅关注受影响的生殖器皮肤区域,而要进行全面的皮肤检查。大多数外生殖器皮肤病以特征性原发病灶开始,这是诊断的关键。对这种病变的准确描述包括记录其颜色(红色、棕色、黑色、黄色、白色、蓝色或绿色)和形态(斑疹、丘疹、斑块、结节、脓疱、水疱、大疱或风团;表23-1)(Habif,2004)。鉴于生殖器皮肤的黏膜性质,丘疹和斑疹病变可能在此区域呈现糜烂(Margolis,2002)。继发性皮肤病变是随着皮肤状况的演变而发展或由搔抓、摩擦或二重感染引起。继发性病变应从形态学上分为鳞屑、痂、糜烂、溃疡、萎缩、增厚或瘢痕(表23-2)。

表23-1 原发性皮损

From Habif TP.Clinical dermatology:a color guide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Edinburgh:Mosby,2004.

表23-2 继发性皮损

From Habif TP.Clinical dermatology:a color guide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Edinburgh:Mosby,2004.

确定大体形态后,实验室检查可用于确诊外生殖器皮肤病。鉴别皮肤真菌,如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属,可以将氢氧化钾(KOH)或高碘酸-希夫染色用于刮取或接触的皮肤样本。KOH溶解角蛋白后,留下的真菌在显微镜下可呈现明显的菌丝壁。同样,Tzanck制剂可能有助于鉴定病毒所致皮肤病,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和传染性软疣。

对于疑难病例或疑似恶性肿瘤的外生殖器皮肤病患者,可以采用皮肤活检进行诊断。为此,存在多种活检技术,包括刮除、穿刺、剔除、切开和完整的切除活组织检查。对于阴囊或阴茎的小病变,这些活检术通常在可以施行局部麻醉的检查室进行。对于较大的病变或累及尿道口的病变,建议在手术室进行活检。通常可以通过创伤非常小的(2~3mm)穿刺活检来确定诊断。活检术后可以用一根或两根6-0或7-0缝线封闭缺口,从而避免实质性瘢痕。

其他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血清学试验)、培养(如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如针对硬化性苔藓不同变异体的特定类型细胞角蛋白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