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

(四)腹股沟肉芽肿

腹股沟肉芽肿是由细胞内革兰阴性细菌肉芽肿杆菌(以前称为肉芽肿荚膜杆菌)感染引起的生殖器溃疡。腹股沟肉芽肿在美国少见,最常见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印度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及澳大利亚的土著社区(Lagergard et al,2011)。腹股沟肉芽肿平均潜伏期为50d(O’Farrell,2002)。该病表现为生殖器和会阴的无痛性、缓慢进行性溃疡。尽管称为腹股沟肉芽肿,其腹股沟侵犯并不常见(10%)(Velho et al,2008)。病变因高血管密度且容易出血呈“牛肉红色”。最常见的继发性传播部位为口腔,可由于骨质破坏导致牙齿脱落,但也可发生在骨盆、腹内器官和其他骨骼(特别是胫骨)(Velho et al,2008)。

这种细菌是一种要求严格的,很难培养的人类病原体。诊断需要在深染色的压片或者活检(组织)中观察杜诺凡小体,该小体在1905年被杜凡诺发现并描述(Richens,2006)。杜诺凡小体是巨噬细胞胞质内细菌的胞内包涵物,当用Wright(瑞氏)、Giemsa(吉姆萨)或Leishman(雷氏曼)染色时出现深紫色(Lagergard et al,2011)。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肉芽肿杆菌的分子检测。治疗为多西环素100mg,每天口服2次,至少3周,直至所有病灶均痊愈(CDC,20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