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危险因素
睾丸肿瘤有4个明确的危险因素:隐睾、睾丸癌家族史、睾丸癌个人史、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瘤(intratubular germ cell neoplasia,lTGCN)。不育男性也有更高的睾丸癌发病率。大量研究报道显示,近来GCT发病率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出生队列效应,这表明饮食和(或)环境因素在GCT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Liu et al,1999;Huyghe et al,2003;McGlynn et al,2003;Richiardi et al,2004;Bray et al,2006;Verhoeven et al,2008)。
男性隐睾患者,患侧睾丸发生癌变的概率是正常睾丸的4~6倍,而在青春期前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后癌变概率则降至2~3倍(Dieckmann and Pichlmeier,2004;Wood and Elder,2009)。隐睾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指出,对侧已经正常下降的睾丸,其癌变的风险也轻微增加[相对风险1.74(95%置信区间:1.01~2.98)](Akre et al,2009)。一级亲属患有睾丸癌的男性患睾丸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些男性诊断为睾丸癌的中位年龄要比普通人群早2~3年(Mai et al,2009)。兄弟患病的男性患睾丸癌的相对风险为8~12,而父亲患病的男性患睾丸癌的相对风险为2~4(Westergaard et al,1996;Sonneveld et al,1999b;Hemminki and Chen,2006)。有睾丸癌病史的男性对侧睾丸患睾丸癌的风险增加为正常的16倍,但其15年累计发病率只有2%。
大部分GCTs来源于一种前体病变,即lTGCN(也叫原位癌)。lTGCN会出现在80%~90%的侵袭性GCT肿瘤邻近的睾丸实质中,5年内癌变风险为50%,7年内70%(Skakkebaek et al,1982;Dieckmann and Skakkebaek,1999;Montironi,2002)。尽管在隐睾男性及睾丸萎缩男性的对侧睾丸中lTGCN发生率可增至36%,而只有5%~9%的GCT患者对侧睾丸可发现lTGCN(Dieckmann and Loy,1996;Dieckmann and Skakkebaek,1999)。基因表达谱显示ITGCN来源于出生前发育受阻的生殖母细胞(Hussain et al,2008;Sonne et al,2009)。有GCT病史的患者,若对侧睾丸超声显示微石症则提示其有更高发展为ITGCN的风险(Karellas et al,2007)。然而,普通人群中睾丸微石症的临床意义并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在1500名军队志愿者中,睾丸微石症的发病率为5.6%,然而这些微石症患者中5年内发展为ITGCN的只有不到2%(DeCastro et a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