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外口狭窄

(八)尿道外口狭窄

新生儿轻微的尿道口狭窄可能不会引起泌尿外科医师的注意,除非狭窄与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尿道下裂)有关,或导致排尿困难或尿路感染(Allen and Summers,1974)。若男童尿道外口极其狭窄并表现出相关症状,则应考虑行尿道外口切开术。即当完整、有力的尿流通过尿道外口时尿道口会打开,若尿线过细且异常有力,说明可能存在狭窄,即可做出手术决定。闭合的皮肤通常仅为一薄层,有时可观察到其向外突出,儿童排尿时尿道向背侧开口。男童尿道外口狭窄似乎是包皮环切术造成的,继续发展还可导致氨刺激性尿道口炎。若出现尿道外口炎,我们通常使用0.05%的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扩张。1周内,可见疾病进展减缓。此外,应避免能引发尿道狭窄的腹侧皮肤和尿道黏膜的融合。湿尿布长期压迫阴茎头是其诱发因素。

一般可在局麻下行腹侧尿道外口切开术;患儿全身麻醉是首选方法。局部麻醉时应注意从尿道口内部底侧进针,以便于观察和调整针尖位置。若从外侧直接进针,针尖穿透皮肤褶皱各层,麻醉药物容易漏出,从而难以形成皮丘。术后两切缘易粘连愈合,故应避免切缘相接触。推荐使用尿道扩张器反复撑开两侧切缘,动作轻柔,每天3次,连续7~10天。医师可教会患儿家长使用尿道扩张器,由家长在家自行操作。此外,还可选用儿科尿道扩张器(见后文产品参考资料)或使用眼科抗生素膏软管的头端,抗生素软膏还可作为润滑剂使用。

成人尿道外口狭窄常见于尿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感染、创伤(特别是尿道置管、尿道内器械操作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发育正常的青春期或成年男性实施腹侧尿道外口切开术时,应在尿道黏膜边缘附近缝扎以止血。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三针:一针缝在顶点,两侧各缝一针。我们发现,Cook生产的扩张器可用于防止尿道口粘连。一些病例中,需在背侧而非腹侧切开尿道外口。这一过程可在切除瘢痕后通过YV成形术实现。背侧尿道外口切开术,虽然可以有效开放尿道外口,但并不美观。成人尿道外口狭窄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舟状窝狭窄或累及更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