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软下疳

(三)软下疳

软下疳是由革兰阴性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Lewis,2003),感染可导致肛门生殖器溃疡和淋巴结炎,可进展为腹股沟腺炎。软下疳的潜伏期为3~10d,最初表现为可能进展为溃疡的丘疹(图22-6)(Lewis and Ison,2006),行包皮环切术者患软下疳风险相对较低(Weiss et al,2006)。美国的软下疳患病率有所下降(CDC,2013),但软下疳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等地仍然流行。因此,以上地区有旅行史的人群中如发生生殖器溃疡应患怀疑软下疳的可能(Lewis and Ison,2006)。和生殖器疱疹及梅毒类似,软下疳是HIV传播的危险因素(Magro et al,1996)。

软下疳的明确诊断需要在特殊培养基培养出杜克雷嗜血杆菌,但这种方法尚未常规开展(Lockett et al,1991)。且没有经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出现以下情况可作出软下疳的可疑诊断:①患者有一个或多个痛性溃疡;②溃疡物暗视野检查或溃疡发病后至少7d的梅毒血清学监测未发现螺旋体存在证据;③溃疡和淋巴结病变是软下疳的典型特征;④溃疡渗出物的HSV测试结果为阴性(CDC,2010c)。治疗方法为:阿奇霉素1g或头孢曲松250mg单剂肌内注射;口服环丙沙星500mg,2/d,连续3d;红霉素500mg口服,3/d,连续7d。在诊断软下疳时应对患者行HIV检测。如最初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应在3个月时重复进行梅毒和HIV检测。艾滋病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能更差,其溃疡的愈合较慢,且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CDC,2010c)。

图22-6 软下疳伴局部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