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五)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是由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引起(Mabey and peeling,2002),在发达国家少见。通常发生于非洲、亚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部分地区(Mabey and peeling,2002)。自2003年西欧首次报道感染以来,LGV的发病率,特别是男同性恋中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LGV正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发生(White,2009)。其潜伏期为3~30d。感染部位可出现自限性生殖器溃疡或丘疹,出现临床表现时常常已经消失。第二阶段在异性恋常表现为腹股沟和(或)大腿的淋巴结肿大(图22-7)。腹股沟淋巴结更常见于男性,因为宫颈和阴道的淋巴引流到腹膜后而不是腹股沟淋巴结(Mabey and Peeling,2002)。腹股沟韧带上方和下方的腹股沟淋巴结可表现为肿大,10%~20%的患者有“凹槽征”(Schachter and Osoba,1983)。肛交可导致直肠炎伴痔疮、直肠或肛门疼痛、直肠出血、便秘和发热(Arnold et al,2003)。第三阶段可继续发展,如不治疗,LGV直肠结肠炎可以发展成慢性结肠直肠瘘和狭窄。慢性感染也可导致淋巴管阻塞引起生殖器象皮肿。在HIV阳性的个体中LGV发生率并不高,也并未表现出更多毒性(Jebbari et al,2007)。

诊断可通过病变拭子或从生殖器或淋巴结吸出组织进行培养或直接免疫荧光、核酸检测。FDA批准NAATs用于检测尿道标本,但未批准用于直肠标本。补体固定滴度超过1∶64的衣原体血清学可支持LGV的诊断(CDC,2010c)。当无法进行特定的诊断检验时,患者应当接受诊断性的LGV治疗。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治疗21天。

图22-7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