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型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四)衍生型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元素,是学校为了培养出合格职业人而提供的学习内容及其进程。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以专业为单位设置多种课程间的分工与配合而建立的有机整体称为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制定

课程体系的建构就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制年限内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并使它们联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人才培养的目标。

普通本科教育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强调“能力为本”,要打破普通本科“学科本位”体系而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与普通本科相比,本科高职课程更体现应用性和区域性。衍生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衍生于普通教育,与高职专科相比课程设置要体现出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但绝不是简单在原来的高职专科的基础上增加几门课程,而是更需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加强实践环节,本科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要高于技能人才,他们能够面对更复杂的工艺,有更高的应变能力和适应现场的能力,其课程应该围绕岗位群对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而设置。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衍生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应用为主线,课程设置要摆脱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需要的模块化知识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去“学科化”,避免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上“同质化”,重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紧密结合,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2.教材的建设

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础资源就是教材。本科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起步晚,许多专业还来不及编写适合的教材,不得不借鉴或引用本科或高职专科的教材,这些教材存在职业能力标准缺乏、理论知识多案例少、教材过时知识较多、教师编写多而社会工作实践者参编少、同一专业的教材在不同课程内容上重复编写等缺陷,既不能体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色,学生也难以接受。

本科层次高职教材建设的步伐明显滞后,严重掣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实施过程中重要载体的教材应适应时代需求,在以下七个方面推进教材建设、优化教材内容、提升教材质量:一是正确定位高职教材建设,突出高职“产教结合、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二是突出本科层次高职教材内容的实践性、职业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三是建构课程新体系,根据专业面向的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确定,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衔接;四是突出高职教材的区域性,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五是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立体化教材,音像制品、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料库等教学资源,突出高职教材的动态化,提高教学质量;六是优化编写人员,注重突出行业一线人员的参与;七是特殊的专业与企业合作编制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