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来使用项目课程教学法

七、取“长”补“短”来使用项目课程教学法

《化工原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长处而避开其不足,在不断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理性地回归到原来被广泛应用的传统教学法中,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法的优点,并将其优点与项目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不断优化。传统教学法应用于《化工原理》课程实训教学长期被各职业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广泛地应用,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法有着项目教学法本身不具备的优势。一是传统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实训过程中能实现对操作知识的讲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入门学习。二是《化工原理》实训的内容表现为若干模块,在各阶段的知识点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分步学习和掌握,并逐渐熟练操作。三是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全面技能知识点内容系统的总结,能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且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操作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同时,实训过程中重要的单元操作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良好“对接”,因此传统教学法也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巩固和记忆。传统教学法以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恰恰是项目教学法所缺少的。平衡这两种教学法,职业本科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授课教师应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传统教学来实施较大部分实训内容的教学,在教授单元操作模块内容上均存在理论部分与生产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内容,或涉及单元操作串联成生产工艺的部分内容,此时,可暂停使用传统教学法来做实训讲解,通过按教学内容中模块组织形成项目式的实训,讲解各个单元操作在工艺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单元操作模块内容来实现完整操作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综合实训。这样的项目教学法可帮助学生在项目实训操作中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操作间的“直接”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该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的。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实训过程中理论部分的讲解,权衡并灵活应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可以做到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职业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对《化工原理》课程实训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可有效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同时也应使得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在生产实际。教师应不断地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更多的学习和探讨,不断优化和改进以后的教学。

参考文献:

①邱运仁.《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②万莉君.浅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2009(20).

③毕秀成,张道旗.论职业本科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④陈文娟.职业本科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08(15).

⑤周长丽,薛士科.职业本科院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化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