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对策

二、促进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对策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各行业、产业和专业领域科技进步发展迅速,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快,因此,抓好课程建设,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以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时效性,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是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重要工作,也是教师的职责。广大教师要认识到开展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建设在学校转型发展、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性,将意识提升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其由被动应付变主动参与。

加强培训,示范引领。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要加强课程建设专项培训,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案例剖析、典型示范、公开课展示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

职业本科的应用型课程与普本和高职的应用型课程区别、特色、不同点是什么?职业本科的应用型课程的定义、内涵、标准、表现形式是什么?

应怎样制定职业本科的应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

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要素包括哪些?企业行业需求调研、最新理论、技术标准等内容在本课程中如何融入?按岗位要求如何设计?

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最终成果怎么表现出来?是教材,还是包括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企业对学生评价、学生满意度、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开发等的总和?

总之,要通过培训,答疑解惑,引导教师融入产教融合、转型发展和课程改革当中,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认识到课程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对专业建设水平和学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通过产教融合,促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使传授的内容与最新的科学原理、技术创新、信息化、智能化、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技能相一致,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和专业岗位的要求。

主动探索,标准先行。目前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面临一些困境,与职业本科课程标准建设滞后也有一定关系。因缺少权威的统一标准,教师们无所遵循,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进程。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验证。在明确规格层次定位之后,职业本科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但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需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职业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标准建设的范例。

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建设的步骤:

进行省内外行业企业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技术进步、标准提高等新变化、新需求。

制定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是知识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形成区别于高职和普通本科的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关应用型课程的标准。

职业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的遴选。职业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主要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遴选,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来确定。大部分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因有其客观性和稳定性,应尊重其固有的规律性,不宜大面积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可以通过增加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质量标准等措施,来满足职业本科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需求。

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①课程概述:叙述本课程改革的背景(社会需求调研)、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②课程目标:描述各部分(章节、项目、模块)目标的相互关系。③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内容对目标的满足度和时效性及活动建议,内容标准是《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④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教案)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室的配置以及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等。

找准定位,坚持属性。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因与高职和普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目标不同而不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能照搬普通本科学科教育的课程标准。普通本科进行的是学科教育,是以知识为主的,培养的是研究型、教学型或研究教学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有别于普通本科学科教育的课程标准,不能照搬。

不能是高职课程标准的简单复制。要根据中、高、本不同层级职业人才的规格差异,围绕高职本科人才规格定位的要求,来开展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满足职业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

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即对某一职业本科专业的应用型课程要进行系统性设计,要涵盖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能力发展原则,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知识积累、技能积累实现知识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标准要满足于、适用于、适度超前于本专业所服务的社会行业领域的质量发展需求;教学内容要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使教学的内容与最新的科学原理、技术创新、信息化、智能化、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技能相一致。

制定标准,按质验收。只有制定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标准,并按标准组织验收,才能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才能避免一阵风、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试点学校应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应用型课程建设验收考核小组,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试点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对参加应用型课程建设试点的课程逐门考核验收,确保课程建设收到成效。

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要制定配套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改革支持政策,既有刚性要求,又有激励措施,把参与和完成应用型课程建设任务情况列入教师评定职称的条件之一和评选优秀教师及年度考核内容,对每门应用型改革课程给予适当的经费资助或教学工作量奖励,也可以进行工作量考核置换。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关于同意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院的函[EB/OL].2018.12.

②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1.24.

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5.

④杨秀英,周兆德,谢林.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本科)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9-10).

【注释】

[1]1.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职业本科教育改革试点的探索与研究——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Hnjg2019ZD-30);2.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为例”(Hnjg20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