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业特质
职业本科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策略探究
于天齐
目前,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无法离开创新,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要求逐渐升高。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工作方面不仅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职业本科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早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战略层次上提出要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中指出要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是职业教育结构改革重要目标,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还可以改进高职教育实效性,也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发展方向。由此能够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当前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随着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出台,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目前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宏观政策尚未明确,培养定位尚不明晰,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与质量标准尚未制定,为与我国2025计划所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相匹配,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推进职业本科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创业素质,为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多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逐渐重视创业素质能力教育,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效果等方面,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环境氛围营造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虽然培养创业能力是很多院校必选的工作内容,但培养创业能力仅限于教学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报告显示,2019年大学生的创业人数已经达到74万,但平均创业成功率不足5%,虽然大学生创业人数逐渐增多,但创业成功率却远低于社会平均创业成功率。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国内很多创业者都在巨大冲击下创业失败。这就表明了学生创业能力的不足,高校关于创业能力教育的缺陷。
(一)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
大学生创业难主要是缺乏社会经验,创业者身处校园,知识单一,缺乏市场调研、对市场规律不够了解,也没能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又缺乏经营与管理能力,没有较好的创业素质,当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时,会深感力不从心,很容易造成创新创业失败。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创业是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创业素质,以及家庭的理解和创业团队的支持,没有对等的创业素质,只凭满腔热血,是很难创业成功的。通过实践才能推动创业素质的提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大学中,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有较好的创业素质。
(二)缺少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目前,很多职业本科院校没有对创业理论进行系统调研,不能有效地提升创业素质。高校在创业教育结构方面也常常缺乏政府、企业等的合力教育体系。职业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较为落后于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缺少前沿视野,导致在创业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有一定局限,很难促进创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职业本科高校若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创业教育,将无序的创业知识组合传授给这些大学生,就会让他们无法真正地了解创业体系,也不会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教育只有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职业本科应发挥办学特点的优势,联合企业发掘时代社会前沿技术与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创业能力培养方案,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的客观原因,而相关贷款政策支持力通常不足以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缺乏充足的资金资源支持,就会使得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畏首畏尾,只能小规模试探性尝试,由于创业活动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若因为创业资金的限制不能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创新性上就会大打折扣。职业本科大学生在创业上只有得到高校与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才能使得优秀的创业项目在充足的创业空间与创业资金保障下顺利进行。
二、影响职业本科学生创业素质的因素
创业素质与创业者自身个性、观念、知识以及经验等密切相关。具体根据环境和个人特质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职业本科大学生创业素质与知识、能力和特质等因素相关。
(一)外部因素
影响职业本科学生创业素质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其中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管理与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充分的专业背景是创业的先决条件,对外要熟悉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客户群体、营销方案等内容,对内要能够对公司内部人、财、物进行管理决策。同时,熟悉与创业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避运营风险,可以使创业者少走弯路。如果说知识是创业的起点,那么能力就是创业成功过程中的重要的装备,是能胜任创业的主观条件。任何创业者都需要具备学习、人际沟通、创新与领导这四种能力。创业者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快速紧跟市场变化并作出相应反应。人际沟通能力也十分重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除对客户进行维护外,还需要与学校、政府相关部门有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此来保证创业项目顺利开展。此外,创新能力与领导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创新能力能够体现出创造性人才的本质特征;领导能力能够引领团队朝着公司愿景前进,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二)内部因素
特质是指个人特有的品质、特征组成的集合,是创业素质的主要内部因素。创业特质主要有欲望、自信、情商、冒险精神与抗逆力等方面。欲望与自信都是创业的主要推动力;高情商可以帮助创业者准确识别他人情感;冒险精神是创业提升的有力保障;创业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抗逆力可以使创业者不断坚持,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三、提升职业本科学生创业素质的对策
职业本科院校在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方面,需要重视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特质,由此来多方面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创业素质。
(一)培养创业理念
职业本科院校应该依据学科的特点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相关设施,将学科建设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将创业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为提升职业本科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促进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学校也可以致力于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的三方合力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结构的完善。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开展主题讲座,宣讲创业知识,使学生了解国际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情况,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树立创业理念。同时要将理论与实践并行,综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二)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近年来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在疫情冲击下,学生有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毕业生选择创业道路。但究其根源,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激发职业本科学生的创业兴趣,才能提升创业素质的原始动力。学校应鼓励大学生将创业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激发创业兴趣,可以通过院校指导、设立创业学分、创业奖励、创业团队及政策宣传等方式来鼓励职业本科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结构的更新,整体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创业素质,可以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传授基础知识
职业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对于理论知识常常不做过多的深入研究,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但实际上,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能够对某一领域进行深耕,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学习能力,往往不能保证创业项目可持续的发展。职业本科院校的学生要想创业成功,专业的基础知识就是他们创业的基石,因而,想要开展创业活动的学生需要夯实自己所在领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加强不同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建设,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通过拓展课程覆盖范围,综合提升学生创业素质。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学校也需要在创业教学中同时增加相关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等模式与方法,保障学生能够学习到与创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
(四)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知识的现实运用,即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但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创业实践中,也不是成功的创业活动。有研究表明,创业素质的创业能力指标中学习与创新能力权重最大。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创业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本科学生需不断更新已掌握的知识与信息,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为了提升职业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职业本科院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创新类设计比赛,在各种小发明、小创意等技术创新活动中提升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让校内老师以技术研发为导向,让大学生参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导师的引导与带领下,在研发创新与实践活性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为日后创业项目的开展打好基础。
(五)培养创业特质
目前,我国院校普遍只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培育大学生自信、情商、抗逆力等隐性创业素质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素质冰山理论,他认为知识、能力等显性素质仅仅只占创业素质整体的一小部分,而隐形的素质却占据整体素质的绝大部分,也是创业素质的核心要素。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在注重大学生知识、能力等显性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隐性创业素质的培育。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本科学生的抗压力与自我约束力相较于普通本科普遍偏低,针对这一特点,职业本科学生的隐形创业素质应重点强化职业本科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围绕学生创业意志力培养方面内容开展相关课程,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在逆境中也要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综合提高职业本科的创业素质,保证学生创业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校教育深层次改革发展的要求。为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创业素质,高校可以从创业理念、创业文化、基础知识及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相关教育建设。同时,通过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不断优化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综合提升职业本科学生创业素质,促进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创业素质,有助于保障毕业生就业质量,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国家才能进步。综上所述,本文在营造职业本科创新创业环境、培养创新理念及积极引导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期望为综合提高职业本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①赵大鹏.高职本科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3):19—23.
②石东也.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特征与培养目标[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61—62.
③东安然.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21(10):69—70.
④李巍.探索大学生创业指导路径[J].人力资源,2021(18):122—123.
⑤尼倩,徐永其,翟仁祥,宣昌勇,葛红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山西青年,2021(18):1—2.
⑥吴明霞,史晓宇.我国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文献述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19—25.
⑦刘冬冬,程广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契机、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9):34—37.
⑧赵明威,穆龙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企业,2020(12):157—158.
⑨史海波,秦永华.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20):167—170.
⑩刘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长效机制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115—116.
⑪秦华.疫情防控下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问题探讨[J].中国商论,2021(19):172—174.
⑫綦志勇,常排排.基于工业物联网实验室环境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3):63—66.
⑬刘思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构建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9—10.
⑭夏青,丁怡琼.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物流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中国储运,2021(10):131—132.
⑮赵大鹏.高职本科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3):19—23.
⑯石东也.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特征与培养目标[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61—62.
⑰东安然.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21(10):69—70.
⑱李巍.探索大学生创业指导路径[J].人力资源,2021(18):122—123.
⑲尼倩,徐永其,翟仁祥,宣昌勇,葛红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山西青年,2021(18):1—2.
⑳吴明霞,史晓宇.我国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文献述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19—25.
㉑刘冬冬,程广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契机、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9):34—37.
㉒赵明威,穆龙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企业,2020(12):157—158.
㉓史海波,秦永华.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20):167—170.
㉔刘颋.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长效机制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115—116.
㉕秦华.疫情防控下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问题探讨[J].中国商论,2021(19):172—174.
㉖綦志勇,常排排.基于工业物联网实验室环境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3):63—66.
㉗刘思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构建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9—10.
㉘夏青,丁怡琼.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物流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中国储运,2021(1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