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层面

(一)学校层面

1.学校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首先,顺应国家倡导的“课程思政”,合理调整学科课程,把思政课的地位通过课程思政方式凸显出来。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适当提高教师的五险一金,这是许多思政课教师流动性大的因素之一,同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匹配的绩效工资制度。最后,完善岗位聘用与考核制度。学校坚持“按需设岗、竞争择优、合同管理、依约考核”的原则,淡化“身份”,强化岗位责任,进行定量考核,给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同等的竞争机会,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

2.加强完善工作环境

首先,院校应加强完善校园环境、办公条件、教学设施设备。同时为青年思政课教师多提供一些学术和学习交流平台,鼓励青年思政课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合作活动,以开阔其视野,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起步。其次,根据不同思政课教师个体的差异,适时制定促进个人发展的评价方式,逐渐完善“教学与科研”相并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最后,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青年教师获得一种集体归属感,增进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同事间的感情,排除青年教师的孤独感,同时也可以减轻他们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一个足够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