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课程的实践与评价
2025年08月10日
四、“应用数学”课程的实践与评价
“应用数学”课程根据项目来组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从以往的课程内容学习向课程单元学习转变,教学内容尽可能偏向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制定过程性考核与多元量化考核相结合,如考勤情况、课堂参与互动情况、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实训环节的表现等,考核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接受情况,对各项考核项目赋予相应权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权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多方评价,本文主要设计了两个评价指标,分别是学生综合能力和课程考核成绩。学生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考核成绩是按照量化方法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如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上机实训质量等。上述两个指标各占50%量化评比,量化分值越高,表明课程设计合理,课程改革效果好,教学质量高。若量化分值较低,应找出问题出处,相应调整课程单元内容和教学方法。如遇到学生基础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就需要采用“小步累进”教学法,教学过程要从解决“小问题,小任务”出发,小跨步递进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工作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均有所收获,有所提升。与此同时要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比如组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可以将所学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实践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拓知识面,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创新合作意识,增强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