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初衷不能变

(三)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初衷不能变

国家顶层管理者在此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印记。当前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产业升级,要想全面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大国工匠”,实现“中国制造”,除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外,从事相关行业的技能人才成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素。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结构差异很大,每个地区的职业本科教育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来培育专业群,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航海类专业职业本科教育除了培养传统的高级船员外,还要积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需要航海类专业的企业,并为他们服务,如海南地区的邮轮、南海建设的工程船、海事巡逻船和江海观光船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及“航运”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地位和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意义。海南岛四面环海,人员与货物的流动仅仅依赖水路运输和空中运输,水路运输由于其运输成本的低廉而承担着更多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南中国海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领土开发与利用,也必须依靠海上交通这个得天独厚的交通方式予以实现。因此,加强海上交通在整个“海洋强省”建设的基础性保障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整个海南的航运业并不发达,航运人才的培养也仅限于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职业本科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高职人才层次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极为有限,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海洋强省”和“交通强省”建设的步伐,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建设更需要大力推动和提高涉海类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加大投入,给予相关单位扶持政策,宣传航海精神、崇尚海洋文化等都是我们推动美好新海南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