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2025年08月10日
(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训、设计、测绘、绘图、社会调查、实习等。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感性认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良好职业道德习惯。
高职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实习室、校园网、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实践场所,根据学校经费和生均要求进行建设、使用。
校外的实训场所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利用高等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相关企业的工作环境,在学校教师、企业师傅两位导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之间的角色转换中,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换,从而达到学习和职业两个目标的统一。
为保障实训质量,德国的FH主要采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工厂企业学习实践知识;美国主要在实训方面依托社区的企业,发展其特色专业,利用社区优势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由于校企合作短期内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相反,因为参与校企合作会增加一定的企业管理运营支出,我国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
本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立需要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从内涵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给企业提供在专业技能上“用得上、做得好”,又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加强政府对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支持;建立权威的校企合作法律保障机制等途径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