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合作教育
调查显示,人们的工作技能无论是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是计划、组织、沟通能力,其获取途径70%以上来自工作经验。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将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真正能适应企业需求,成为企业乐于接收、愿意重用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为学生提供应用背景、实践环境和训练条件,使教育过程融入工程情境和社会实际。
职业本科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的设置与改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内外专业实训平台以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行业企业参与,使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基础主要是职业、职业群或技术领域,其专业设置要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要根据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还要因需而变,社会紧缺什么样的职业技术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校企双方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合作编写应用型教材,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可采取理论教学和企业实习交期进行的学期模式,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学习中应用,充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举办各种冠名班、职工培训班,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人才资源和条件资源,深度合作,实现双赢;应共同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完善教师资格标准,落实政策导向,调动教师转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