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需求驱动,改革教学内容
在市场经济不断调整的过程当中,我国的物流产业会逐渐进行变革,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会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物流人才的需要就逐渐转向能够管理好供应链这一方面人才的需要。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要逐渐地转变工作教育的重心,不断地实现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优化,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对于供应链的把控意识,注重实习过程当中的技能培养。物流的核心课程要紧跟物流行业的需要,要以社会需求为驱动,通过与产业之间的联合,实现社会服务案例的对接。改变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够以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或者讨论会的方式来制定教学过程当中的大纲和计划,实现各种核心课程之间的无缝对接。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要促使学生关注供应链的工作过程以及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学习。
1.改革实训课程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采用“理论讲授+企业参观学习+大赛实战模式+顶岗实习”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传统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建立“百蝶itp仿真实训、参观企业学习、全国仿真系统竞赛、企业实习”四位一体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证”“赛”“创”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通过校企合作为供应链管理实训课程构建面向供应链管理真实市场环境的SCM工作过程,以项目教学为线索,构建学习情境引领教学各个环节;实践课程以企业需求为依托,实训模型在内容上要求真实地展现供应链间信息、资金、物流的和谐统一。
在实践教学设计中通过ISCM典型工作过程和普适性工作过程为本课程设计七大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理念,为学生塑造一个了解企业、了解供应链的完整的学习环境。通过角色模拟,体验从市场需求—销售反馈—渠道运营—订货确认—研发生产—销售发货—物流配送—资金结算—广告策略—产品定位—促销选择—销售实现的管理应用。还要设置行动模型,学生体验完整的经营决策、过程控制、统计核算管理过程。每一端结合岗位实际提取典型工作流,感受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流动,切身体验供应链中各企业不同岗位的角色和作业流程,在真实平台的决策中把握供应链管理要点。
基于实训模型和行动模型,供应链管理实践课程开发思路,通过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形式来展示整个供应链,让学生对供应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沙盘运营的激烈对抗中感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寻找供应链上企业共赢的平衡点,进而能够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的运营策略,在链上企业共生共存前提下,如何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协同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2.改革教学组织与评价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目前在供应链管理教学组织上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内容少,实训组织形式主要以课堂练习与课堂提问为主,缺乏与企业的对接,缺乏企业工作过程的演练。新的教学组织应该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主,教学模型采用“赛事”组织形式。评价模型采用角色扮演,分岗位在虚拟环境中PK,任课教师承担市场操控者兼任裁判、讲评专家的角色,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
教学评价模型采用“教师结果点评+客观评价”考核形式,由系统采样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客观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