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风情啦啦操课程内容

三、苗族风情啦啦操课程内容

苗族风情啦啦操课程的开展,是结合我校学生女生多、男生少,本地生源数大于外地生源数,学生生源地地处苗族黎族自治区,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深厚等实际情况。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任务驱动引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编苗族风情啦啦操,让学生在学习创编的过程中加深对苗族风情文化的了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甚至是假期的时间,对当地所特有的苗族风情资源进行调研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农村、走到郊区,寻找苗族风情舞蹈特有的元素,并让学生将其与啦啦操运动进行创编整合,然后将自己的创编作品带到课堂之上进行精彩的展示。

苗族风情啦啦操的创编:

1.苗族音乐与啦啦操编排融合

苗族音乐由丰富的民间歌曲和民间乐器组成,内容丰富且充满民俗生活的生动情趣,是苗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音乐是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中的灵魂,对现场气氛营造、效果的烘托都非常重要,苗族音乐的融入,能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体验、喜爱苗族文化。

2.苗族舞蹈动作与啦啦操动作编排融合

千篇一律的啦啦操动作会让人产生视角审美疲劳,苗族舞蹈舞种繁多、内容丰富,能够丰富、补充啦啦操运动动作元素。最具代表性的有芦笙舞、鼓舞、团圆鼓舞等。苗族舞蹈最本质的律动特征:重心下沉,脚下步伐稳健,通过鼓点及打法的变化,为舞蹈表演提供变化多样的节奏,形成多样的舞蹈,给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其动作多以脚踝、胯部、腰部、臀部等为发力点,加上不同速度的甩臂、摆跨、躯干间的晃动以及蹲转、跨转、跳转等低重心旋转动作组成。技术技巧方面也非常地有特色:吹着芦笙的侧肩倒立、托举动作、腿部控制、腰部柔韧等。

苗族舞蹈的以上特点,与啦啦操的基本动作技术要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专业的啦啦操老师在充分了解苗族舞蹈的生活文化内涵后与啦啦操动作进行创编融合,必定能够创编出独具苗族特色的苗族风情啦啦操。

3.苗族服饰与啦啦操编排融合

服饰是对观众最为直观的展示,独特的服饰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给人美好的第一印象,给整场表演增添光彩,所以服饰的设计非常重要。苗族服饰元素与啦啦操表演的融入,不仅能够体现苗族文化,还能体现整个成套表演的表演风格和主题核心。比如在啦啦操服饰上加上苗族的水牛图腾、银饰品,融入苗族服装的腰带、腕带、百褶裙设计,加入苗族舞蹈芦笙、反排、鼓等道具,能够吸引眼球,让人从服饰一眼便能够认出是什么民族,形成苗族性标签,为比赛表演效果加分,让苗族特有的文化魅力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在融合的方法选择上,需要参考啦啦操运动竞赛的相关规则和创编要求,区分表演型啦啦操和比赛型啦啦操,创编出对应要求的苗族风情啦啦操套路。

参考文献:

①王帅.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啦啦操美育功能及美育实践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7.

②宋其勇.杨博.特色文创工作坊教学实践与探索[J].德州学院学报.2021.6.

③包晓雷.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践[J].运动科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