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新媒体创作,全面提高职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本科学生对技能知识的学习注重实用性。应用文写作以“写”为主,如能运用新媒体平台,激发学生创作的潜能,使学生在“说、写、做”三方面全方位展开锻炼,不仅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增强他们对课堂的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作出一系列有意义的新媒体作品,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通过这样的锻炼,他们能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不管是视频类作品还是图文类作品,“文创”是职业本科学生学习新媒体创作的基础。开设“新媒体的写作与传播”项目,不仅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还能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创作和传播,从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里提到的“新媒体的写作与传播”包括两个范畴,一是新媒体的写作。多年来,有关“应用文”的研究一直在稳步发展,但是将“新媒体”与“应用文”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的学术研究,仍是凤毛麟角。杨青泉在《论“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与教学》一文中强调对于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研究应聚焦于“用”的特性和“语言”属性,他将“新媒体应用文本”界定如下:其写作工具依赖于“新媒体”,如电脑与手机的软件及应用;“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属性超出了传统应用文文种的规约,如应用型的“微博”;“新媒体应用文本”的写作类型正在形成共同接受的文体“格式”。由此可见,对于新媒体应用写作的研究尚在发掘阶段。然而,它又确确实实在当下被人们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变化”。就目前来说,“新媒体应用文本”分为三类:电邮类、微博类和演示类。无论用于人际的沟通还是品牌的宣传,职业本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这类文本的写作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职业发展需求。
第二个范畴是新媒体的传播。身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将自己所学知识有效传承并发扬光大、以享众人的社会使命。将新媒体的文本内容用新颖和鲜活的方式展示出来并进行有效传播,会极大增强学生学习新媒体文本创作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新媒体的传播有如下规律:速度极快、互动性强、随机性强、碎片化阅读和社交属性。这些规律正是当下年轻人所喜爱的。当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通过新媒体平台得以展出甚至得到网友的回应和评论时,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会被空前激发。因此,新媒体的创作不应该只停留在“写”的层面,而应该突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范畴,融“说、写、做”于一体,给予学生在新媒体上展示作品甚至演绎作品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将新媒体文本写作的“用”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增设“新媒体的写作与传播”项目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同时提高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它将充分提升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