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大多数采用一个人从上课到下课唱“独角戏”,学生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彻底改变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的项目教学方法。由于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更多案例来强化教学的现实性,教师用身边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常见和关心的问题,通过与工程经济相关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集体讨论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师单纯“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学”。学生通过自身学习,与同学集体讨论、查资料、实践,最终完成工程经济的计算题。大量的计算必须通过做题来理解巩固。我们通过实训指导书的形式进行实训,强化学生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完成作业,有电子稿、有手工稿,分小组进行实训收发项目作业,学生可以讨论后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上课抽查,学生做不出的可以求助同学。小组同学可以抢答,现场打分,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团队精神得到提高,在愉快轻松中学习。
开展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要在工程经济学课堂上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民主协商关系和探索氛围。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放弃权威态度,去充当指导者、学术顾问、伙伴这一角色。开展讨论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对待一个工程经济学问题,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单纯的结论,有些题我告知学生没有答案,同学们自己分析,学生小组讨论一起完成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推理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展案例教学。《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本概念较多、文字性多、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强的课程。同时课程定性与定量的问题比较多,对教师和学生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可采用相关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实现在理解经济评价原理的基础上掌握评价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通过这种案例教学,可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以具体实例呈现,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经济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所选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最好是能把工程经济学课程各章的内容都联系在一起的案例,这样能让学生知道工程经济学课程各章的内容不是独立的,例如:投资分析评价、财务评价、设备选型折旧分析计算等。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方法使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训、设计更好地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投资项目设计的实验教学实践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实践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1)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对工程经济学知识的理解,让每位学生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不懂的知识,可以共同研究、相互讨论,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
(2)建立了教学互动的课程班级群,将课内教学内容教师的课件、作业、指导书放到群里,每班设课代表,在这平台上,教师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为学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平台。
(3)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使用开卷考试。计算分析题占60%,没有期末复习题,把平时作业发给学生,同学自己归纳整理。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土木4班为例:平均分83.88。(下附考试分析表及直方图)
表3-1
图3-1
(4)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计算题公式推导还是板书效果好,必要的板书必须有,教师的基本功必须发扬光大。讲例题用多媒体把题展示出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收效甚佳。有些题可以课下做,课堂板书检查,公布答案,很好地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5)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本校采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杜葵主编的《工程经济学》教材,教材每章习题量大,等值计算34道题,没有答案。课件只有纲,教师备课量大,我们进行调整,精心设计,课时远远不够。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教学内容与学时进行精心安排,在教学形式的安排上有所侧重。涉及计算内容较多的部分,如资金时间价值、方案经济评价、设备更新等章节,主要采用板书推导,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概念、公式,并结合习题加深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以常用的六个复利公式为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个主要公式,进而能够推导出其他四个常用公式。而对于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等章节,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实际案例,直观展示相关的财务报表,从而增强授课过程的生动性,提高授课效果。
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首先,由于工程经济学课程修读的专业很多,班级多就要求该课程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化,即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实训、统一试卷、统一阅卷标准、教学资料相同。其次,规范工程经济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效统一制度。实施“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四个环节是: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习题练习与辅导、课程实训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工程经济学课程不仅仅是理论课程,而且有相关的实践课程,并且理论与实践有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