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
2025年08月10日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
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学过程由教师全程掌控,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简单地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课后通过做习题的方式加深和巩固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以学科体系为依据,本质是基于知识存储的课程范式,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应用推广的能力,对所学知识往往是学而不知所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通过构建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当教学的协调者和促进者,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直观有效,达到学而知其用的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以应用知识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建立以知识应用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将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进行解构,再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理论知识的总量上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改变的只是知识排序的方式,且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并不是仅仅空间的物理位移,而是融合[4-8]。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使学生能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具备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善于沟通协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更适用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对开发职业教育课程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解构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