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与企业之间进行对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答疑惑,并且通过加强学生对于供应链工作流程的理解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课堂讨论中来,以个别的案例分析为例,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在设备的准备上和材料的准备上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讲授物流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上,教师们可以开展一些视频教学,使学生能够以视频的方式了解物流产业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讨论物流的流程进一步了解物流供应链的构建,并对其进行优化。另外,通过邀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专业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1.搭建供应链管理实训平台
建设理实一体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进行各种业务操作,体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以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应为学生建立一套实训系统,比如与企业共同开发一套适合企业运营的系统,同时配套开发实训教材、规则、学生手册,以及完备操作手册、教学点评资料,形成立体化资源,丰富教学资料,真正地实现产教融合。
2.改革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软件实操、企业参观、企业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中只涉及了其中的两三个方面,与真正的实践教学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改革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比如,在供应链课程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牛鞭效应”。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上,很多老师采用的是理论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找一个企业为模型,分析它的上下游,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现实中的这种问题,并分析原因给出解决方案,设计了“啤酒游戏”来进行诠释。此外,还要带领学生进行企业调研、企业参观,了解企业供应链每个节点。在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的前提下,进行企业顶岗实习,最后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3.企业顶岗实习
物流专业职业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产教融合,以企业需求为主导,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要努力创建一批关系密切、技术先进、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有效安排学生的生产劳动,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职业能力不断强化。同时,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所长,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及运营活动,使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
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或承担一定的理论教学任务,对物流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聘请实习基地的专业管理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或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基地实习时有了专业辅导,得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学校应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对学生进行“订单式”教育与培养,实现就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达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以需求驱动为基础,产教结合,采用“课堂—工作间”“课堂—岗位”“学生—企业”的实践实训模式,真正为企业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应用人才,为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