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简介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这本书是由.张伯礼,李振吉主编创作的,《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共有1,258章节
1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指导委员会和编委会名单
指导委员会名单 主 任 王国强 副 主 任 王志勇 委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琦 石学敏 卢国慧 苏钢强 李 昱 李振吉 吴以岭 ...
2
序
Preface ——崇尚国故 继承创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文化强国的战略,必须有全民健康的教育。医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医学不是纯科学,医学离不开哲学...
3
前言
Foreword 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其根源于人们与疾病斗争的实践活动,前仆后继,传承创新。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些杰出的医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
4
目录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指导委员会和编委会名单 序 前言 绪 论 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二、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及特点 (一)中医药学理论...
5
绪 论
引 言 今年国庆期间,网上广泛传播由星球研究所编辑的,由卫星、无人机拍摄的一组高清晰照片。“以上帝的视角”掠过地球,俯瞰中国亿万年沧桑巨变。画面气吞山河,令人...
6
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正如习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医孔子学院所讲:“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
7
二、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及特点
...
8
(一)中医药学理论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 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来源于长期的医学实践,不断总结、升华,并吸纳了各时期的文化、政治、天文、地理、农学、军事等学科知识,充实丰富着自己。同...
9
(二)中医药学理论特点
1.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中医药学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医事活动中日积月累不断总结而逐渐形成的经验感知,为理论的形成...
10
三、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的实践
...
11
(一)伟大的实践必将产生创新的理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医疗机构从小到大,目前已有各级医疗机构4万余个,每年承担着近十亿人次的诊疗任务。中医药学校从无到有,现有各类中...
12
(二)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案例
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具有共性经验,但在具体实践模式上不尽相同。在传承创新实践的规模,学术影响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在各领域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并...
13
(三)国医大师学术思想
在中医药传承发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坚守在临床一线,注重在实践中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临床大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中医理论创新大家,如张仲景、孙思...
14
四、文化自信与标准自立
中华传统文化,纵观五千年,历史悠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融入血液,决定认知,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已经成为我们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传统文化从宏观上讲...
15
(一)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当自信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容纳了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尤为可贵的是,虽然历史悠久,但中医药学理念却...
16
(二)将文化自信转化为自觉、自立,以国际标准引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讲: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从本质上讲,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
17
上篇 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成果
...
18
第一章 青蒿素研究
[摘要] 疟疾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全球性,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寄生虫病。20世纪末,每年有近百个国家受累...
19
一、历史沿革
...
20
(一)疟疾——自古以来的全球重大寄生虫病
疟疾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5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分...
21
(二)中外对疟疾的防治
疟疾是我国古代医籍中记载的最早最详细的传染病病种。《素问·疟论》《素问·刺疟论》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等有系统而详细的论述。之后,汉代《金匮要略·...
22
(三)越南战争与“523”任务
在古代,疟疾对战时的士兵伤害很大,也是影响军事活动最严重的疫病之一。蜀汉诸葛亮因瘴而推迟南征。唐玄宗派李宓率7万大军征伐南诏,因瘴疫等全军覆没。元代大德和清代乾...
23
二、主要内容和标志性成果
从青蒿素的发现、到青蒿素衍生物的研制、再到青蒿素类药物复方的应用,是源于中医药、受中医典籍启示、应用现代科技知识、融合多学科和行业的系统创新工程,凝聚着一群中国...
24
(一)青蒿抗疟活性化学部位提取的突破
...
25
1.接受任务
1969年1月21日全国“523”办公室鉴于当时的困境,由主任白冰秋、副主任张剑方及田辛等到访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简称“中医研究院”),商请该院参加此项政治任务。...
26
2.收集梳理中医药防治疟疾的古今方剂和药物资料
接受抗疟药物研究任务后,屠呦呦首先从本草研究入手,广泛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查阅群众献方,请教老中医专家。仅用3个月的时间,收集到包括内服、外用,植物、动物、矿物...
27
3.初期的实验研究(1969~1970年)
之后,屠呦呦便开始进行实验研究。说是课题组,其实初期仅有屠呦呦一人,最先是配合其他“523”研究组研究,为解决具有抗疟活性的常山碱所致呕吐的副作用,寻找减毒的合...
28
4.发现青蒿抗疟活性的化学部位
1971年4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71)国发字29号文,批转了卫生部军管会、燃料化工部、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疟疾防治研究工作情况的请...
29
(二)青蒿素的发现
...
30
1.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首创
发现有活性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后,屠呦呦及其课题组便开始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工作。因没有青蒿素分离的先例,屠呦呦及其课题组的同事们只能边摸索边分离。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