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逐步深入阶段(1978~1990年)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后,中西医结合外科增添了生力军。在取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初步成果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按照“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科研思路,对急腹症开展“证与治则”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把中医的理、法、方、药统一起来,使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治疗水平有较大提高。对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进行研究,以达阐明机制,提高了疗效。
胃肠属于六腑,其生理特点为“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故应以通降下行为顺,滞涩不通为逆。通里攻下法对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是运用通里攻下法的“器官效应”。而炎症性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和胆道感染、胰腺炎多属里实热证,通里攻下法具有清热祛瘀散结、泻热止痛之功效,是运用通里攻下法的“腹腔效应”。
同时,加强药物的剂型改革。其中,采用“阑尾三片”治疗阑尾炎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因为治疗简单有效、易于推广于1984年获得原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其他药物,如清胰片、疏肝止痛片、清热利胆片、活血化瘀片等使用至今,仍有极大的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