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鼻同治去寒咳——治法创新

2.肺鼻同治去寒咳——治法创新

(1)疾病概述 张介宾《景岳全书》中所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程钟龄《医学心悟》强调指出:“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咳嗽发病较为容易联想到其为“脏”之病,《内经》中提出“五脏咳”,肝心脾肺肾皆可致咳,因此,治疗咳嗽,常从肝脾肺入手进行辨证治疗。而“鼻”为肺之窍,且咳嗽发病病位体现在咽喉、气管、肺部,很少有人联想到咳嗽发病与鼻窍的关系。

(2)治法创新 洪广祥在其发表的论文“冬菀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肺鼻同治”的新治法,并将其运用于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冬菀止咳颗粒是洪广祥根据临床经验方研制开发的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类中药新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药审评中心批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按GCP的要求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冬菀止咳颗粒对41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观察。并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冬菀止咳颗粒的镇咳、祛痰、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

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咳嗽证为外感咳嗽中常见病证,发病率高,其中风寒证或寒郁化热证占74.7%。由此可见,外感咳嗽以感受风寒者居多。尤其随着现代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夏季冷气的广泛使用和冷饮食品的供应增多,外感咳嗽由于寒(风)邪致病者所占比例将会进一步攀升,这应引起临床和新药研制者的高度重视。洪广祥根据多年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经验,在经验方温肺煎基础上改制的“冬菀止咳颗粒”由麻黄、生姜、细辛、法半夏、紫菀、款冬花、辛夷花、苍耳子等药组成。全方具有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用于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肺失宣畅所引起的咳嗽。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处方择药时根据“肺开窍于鼻”和“鼻为肺之门户”的理论,加用了既治鼻又宣肺的辛夷花、苍耳子,从而达到肺鼻同治,双向调节,相得益彰的止咳功效,填补了我国止咳中成药的设计空白。

本研究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总结了冬菀止咳颗粒的疗效和药理、毒理。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实验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观察到该药可有效地缓解咳嗽、咯痰症状。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了该药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毒性较低的新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洪广祥提出了“肺鼻同治”治疗咳嗽的新观点,创制冬菀止咳颗粒,根据“肺开窍于鼻”和“鼻为肺之门户”的理论,他使用了既治鼻又宣肺的辛夷花、苍耳子,达到了肺鼻同治、双向调节的止咳功效。

洪广祥的这一治疗方法的创新在于对“肺鼻相通,鼻为肺之窍”这一组功能的灵活运用上。

在“肺鼻同治”的理论指导下,洪广祥使用了擅长治疗“鼻病”的辛夷花和苍耳子治疗肺源性的咳嗽,不但提出了新的辨治方法,而且在临床上确实印证了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是在治法上的一项传承创新。

洪广祥的这一临床经验,是中医脏腑理论和中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成果。鼻为肺之上窍,治鼻特效药之特效,必然也在宣肺、发散、清利等方面也有特效,故而对肺气不利所致的“寒咳”,可以发挥其发散、升浮、达表的特性,在治疗“寒咳”的冬菀止咳颗粒中发挥了特定的疗效。

由此可见,“肺鼻同治”止寒咳是洪广祥在治疗思路和药物配伍方面的一次创新,巧妙地运用了鼻科圣药在宣通、发散方面的优势,止咳的疗效显著。这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熟稔药物特性,灵活运用、巧妙配伍、提高疗效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