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黄泄肾浊
2025年08月10日
2.大黄泄肾浊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于脾肾衰败,气化无权,临床上可出现大便秘结,浊阴难以从下窍而出,潴留体内,致生他变,即“阴阳反作,病之逆从”。因此,任继学应用大黄通腑泄浊,使浊邪有出路。任继学采用秘制大黄法炮制大黄,该方法见于《清太医院秘录医方配本》之“秘制清宁丸”。秘制清宁丸是为顺应人生理之常而设,可“升清降浊,明目止眩,滋润脏腑,通利关节……功能尽述,效莫大焉”“可以常服”。任继学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特点,在此法基础上,第一次用炮附子煎汁拌大黄蒸制,以制其寒性,使之更加适合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服用。生大黄经秘制大黄法炮制成后,其苦寒之性得除,用之不伤气、不伤津、不损阳,可引邪外出,避免了因应用生大黄所产生的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张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巧用大黄。其治用大黄苦寒清泻热结,蠲除浊毒,同时配以砂仁、草果仁、苍术、藿香芳香醒脾,化湿辟秽,二者相互调济,既不苦寒伤胃,又无辛燥伤阴之弊,用后肌酐、尿素氮得以迅速有效下降,其临床症状也常常随之而愈。张琪认为,大黄为苦寒泻热药,临床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舌质红,舌苔黄,大便干燥闭结,辨证为湿热浊毒内阻的较为适宜。
邹燕勤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脾肾衰竭、水毒潴留、湿热蕴结、肾络瘀阻。而大黄正具有通腑泄浊、祛湿清热、解毒化瘀等功用。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中的各种实邪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大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延长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