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皮肌炎

2.皮肌炎

禤国维认为皮肌炎与《诸病源候论·虚劳风痿痹不随候》中所述:“风寒湿三气合为痹,病在于阴,其人苦筋骨痿枯,身体疼痛,此为痿痹之病”有相似之处。其病机主要为: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脾肾阳虚、卫阳不固;风寒湿之邪侵袭肌肤,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脾虚致肌肉无力,四肢不举。皮肌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的自身免疫病,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程的早期后期不同而采用相应的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一般早期、急性期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祛邪为主;后期、慢性期应以益气补脾扶正为主。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所以中医补脾法应贯穿皮肌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尤其发病后期病情重者应温补脾阳,大补气血,可大剂量应用北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当归、川芎等,必要时选用人参(高丽参)。另外在发病后期常常脾虚及肾,导致脾肾两虚,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明显萎缩,活动受限,腰膝酸软,气短乏力,舌淡无华,脉沉细无力,此时应脾肾双补,用十全大补汤和右归丸加减。同时配合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

邓铁涛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病因多为湿热浸淫,痰瘀互结,阻塞肌腠通道,气血循行涩滞,可见发热、肌肉酸痛无力,严重者吞咽困难、举头无力、全身软瘫,此期为邪气盛、正气亦盛,故多以清热养阴方为主,以二至丸养阴清热,以六味地黄丸益精养血,以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若为慢性期,正气衰,以虚证居多,虚多实少,为肺脾肾三脏内伤虚损不足,则重在顾护正气,以便祛邪外出。多以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常有满意疗效。

朱良春主张主客交病邪正搏,选用三甲散加减;久病虚损治脾肾,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儿童患者应谨慎选方,可选参苓白术散合三甲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