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
[摘要] 中医四诊客观化是在继承传统中医四诊基础上起步,又突破了传统中医四诊直观直感的局限性,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逐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现代化中医诊察方法。中医四诊客观化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四诊无法客观记录,无法量化,诊断结果千人千面,学习传承不便的不足,是沟通传统中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桥梁,是发展中医学的重要途径,是普及中医技术,传承中医经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展现代医学收集人体信息,全面了解生理病理状况的重要途径。中医四诊客观化工作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中医学家陈泽霖、赵恩俭、陈可冀、翁维良、费兆馥、朱文峰、张伯礼等做了大量工作。近1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四诊的基础研究到中医诊察设备的开发,再到中医诊察设备的临床研究与运用,逐步形成系列产品及相关的研究体系,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与研究成果。现在舌诊仪、脉诊仪、面诊仪、耳诊仪、经穴探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等一大批中医诊察设备已遍及神州大地,并走出国门,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医养生保健、中医疗效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四诊客观化的研究包括四诊理论与四诊技术的现代研究,四诊设备的开发研究及相关设备的应用研究等。四诊理论的现代研究是指通过显微观察,各种生理、生化测定,病理检查及动物实验等方法,引进现代化仪器、设备和科学技术研究四诊的理论与技术,为四诊的客观化、科学化开辟新的途径。如舌苔脱落细胞的镜下观察、舌尖的微循环检测、舌的热成像检测,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健康人舌活检,舌细胞化学研究等,试图找到四诊表现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四诊技术的现代研究是指围绕四诊技术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如探索各种脉象的基本辨别标准,制作脉象模拟设备,进行舌图或脉图的计算机分析研究等。四诊设备的开发研究主要指依据临床需要开发的各种诊察设备,如舌诊仪、脉诊仪、面诊仪、四诊合参仪、经穴探测仪、耳诊仪等。四诊设备的应用研究是指应用四诊设备在临床、科研及教学中采集生命信息,探讨其临床应用线索与价值,现已开展的有中医客观化体检(人体健康评估与养生指导),中医疗效评估与预测,临床中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不同体质及其相关指标的量化诊断研究,中医远程诊疗等。
目前四诊客观化研究呈蓬勃发展之势,老品种不断更新,各种新型仪器不断涌现,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宗气探测仪、汗出探测仪等。全国已有四诊客观化研究及相关设备生产销售单位100多家,经药监部门审查通过予以注册的中医诊察设备22种,还有部分产品正在申请注册,中医诊察设备也在大部分中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及养生保健中发挥作用。此外,相关四诊客观化的设备与操作、判读标准正在逐步建立,2017年7月1日起,舌诊仪、脉诊仪等中医诊查设备的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国际标准组织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