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法治鼻炎——治法创新
(1)疾病概述 过敏性鼻炎,分虚实两种证候,实证又分为寒邪袭肺、热郁肺经两类,而虚证表现为卫气不固。凡卫气不固见阵发性的鼻痒,痒后狂嚏连绵,数以十计。嘴后则清涕奇多,涕则色白质稀,清似开水,最后鼻塞失嗅。这种情况,日必数次阵发,在经风、受凉或接触到有刺激性的物质之后,尤为严重。局部检查,鼻黏膜苍白,甚至水肿。全身症状不一定产生。舌苔薄白,脉象或浮或细小。这型症状,是属寒邪袭肺。治法主要为调和卫气,发散风邪。常用方有加味桂枝汤。凡鼻痒狂嚏,对寒冷并无反应,涕出不太清稀。局部检查,黏膜不见苍白,偶然也有充血者。全身症状,可能有口渴、便秘等。舌苔多为黄苔,舌边舌尖可有红色,脉洪数或弦数。这型症状是属于热郁肺经,治法取清肺泻热,常用方取脱敏汤。凡病程漫长,诸药无效者。也有反复发作不休者。这型病者,局部症状和以上两者无特殊区别,但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衰弱乏力,食欲不振,容易疲劳,大便有时较稀。舌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这是卫气不固的象征。因为卫气不固,难以抵御外来邪气。治疗当补气固卫,常用方有玉屏风散。
(2)治法创新 干祖望在其发表的论文“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一文中提出了“截法”的新治法,并将其运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创建“截敏乌梅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除上述常见类型之外,还有一类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任何方药,毫无一效。也有初服两三剂时,颇见效果,继续再服时,又如同开水。甚至苯海拉明、扑尔敏、安其敏等,也只能是控制片刻。像这样的病型,我们不管它虚证、实证,只能取用“截”法来硬性控制,取用“截敏乌梅汤”(乌梅三钱,防风四钱,柴胡四钱,五味子四钱,甘草四钱,蜂蜜一两)水煎,每天1剂。
“截法”的运用是干祖望对迁延不愈的咳嗽提出的不论证之虚实,都可用“截法”的观点,这是一种与八纲辨证等辨证论治,随证治之的观点略有差异的思辨方式,也是中医学“辨病论治”的代表性治法,具有传承创新的特点。
干祖望通过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经验总结和深入研究,提出了“截法”这一创新的治疗法则。过敏性鼻炎有大量迁延不愈、诸药不效的病例,使用干祖望提出的“截法”,配合其独创处方“截敏乌梅汤”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增强。
中医学术研究中,在“治则治法”方面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并非易事。需具有中医学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研究,反复实践,并且对经验和理论进行良好的传承、融合,才能有所创新。
“截法”的出现首先是一种治则上的创新,是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也是对治则治法的一种新的尝试,是一种不同于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在不辨病因、不辨病机的情况下,根据临床掌握的病种和主要症状等信息,进行对“病”下药的临床实践,这也体现了“辨病论治”治疗思路的临床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干祖望也总结出了特效方剂,针对迁延不愈、诸药无效的顽固型过敏性鼻炎有特效,大大提高了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由此涉及中医临床上的“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问题。
辨证论治无疑是中医学最具特色的诊疗模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辨证论治可以实现个体诊疗,同病异治等精细化诊疗的高级医疗模式,成为中医学较为突出的优越之处。但从干祖望提出的以“截法”为治疗法则的“截敏乌梅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这一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辨病论治”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当不同病患具有相同的症状体征时,他们固然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病机,但相同的是,他们共同罹患了同一种“病”,病因病机和证候都是建立在病的存在的基础上的,是与“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不论《诸病源候论》还是《备急千金要方》中,都有大量对古病名的记载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病的病因、病状、病机、方药等,而历代医学巨著也大多以此为记载方药理论的基本框架。
可见,“辨病论治”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辨证论治”的前提。中医临床具有复杂而缜密的理论体系,其中辨病为经,辨证为纬,经纬分列,纲举目张,共同建构了中医临床学的精密理论框架。
当代的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虽然很多古代病名出现的频率少之又少了,很多疾病的辨别和划分不得不跟随现代医学的病名,但中医仍能适者生存地走在医学的最前沿,因病制宜地对一类疾病进行证候分类和临床辨证治疗,即便面对现代医学的常见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疾病、冠心病等,进行灵活的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