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咳

(一)风咳

风咳,顾名思义,因风而咳。“风咳”病名早在《诸病源候论》就已有文字记载。《备急千金要方》沿袭此说,有类似的记载:“问曰:十咳之证以何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谓之风咳……”说明风咳的临床表现以言语因咳嗽而表达不完整为主要特点。

当代中医院校所采用的多版教科书均未对风咳表现及其病因病机进行陈述,故而在较长时间内风咳病症未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常常间夹于其他证候中,多言寒咳或热咳。晁恩祥在复习古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风咳的理法方药进行了完整的阐述。他认为:风咳者,“风邪犯(伏)肺”为其病因。其病机与“肺气失宣、气道挛急”密切相关。风咳表现常呈急迫性、挛急性和阵发性,突发、突止,变化莫测,常因咳语言受限,反映了“风者善行而数变”“风盛则挛急”的致病特点;伴有咽痒、无痰或者少痰等,体现出“无风不作痒”“风盛则动”的发病特点。晁恩祥从“风”认识这种咳嗽,并不否认寒咳、热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