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疹

1.湿疹

禤国维认为湿疹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治疗方面禤国维认为,对于急性湿疹轻症的患者采取单用中医或西医治疗,重症者则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而且一定要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标本兼顾,内外合治;亚急性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湿疹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适当配合西医对症治疗。具体如下。

(1)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的每个阶段均可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急性湿疹轻症和慢性湿疹患者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佐加药物加强疗效,可以起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2)外治法的适当选用 中药外洗法适用范围比较广,不管是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均可使用。应告知患者外洗时切忌过热烫洗或用力擦洗,宜微温轻柔泡洗,否则适得其反,导致病情扩散加重。

(3)急重泛发性的湿疹治疗 对于急重泛发性的湿疹患者,应用抗组胺药或配合红霉素等抗生素,或者一般常规治疗仍不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考虑短期小或中剂量使用类固醇激素。可以较快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

(4)急性和亚急性湿疹治疗 对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患者,发病早、中期可以中、西医并用。中医采用辨证施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西医应用抗组胺药,甚至考虑短期小或中剂量使用类固醇激素对症治疗。待病情好转,可停用西药,继续用中医中药治疗。类固醇激素外用药一直是治疗湿疹的常用药,但长期应用亦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所以寻找具有类固醇激素样疗效而又无副作用的中草药外用制剂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禤国维认为,由于湿疹的病因很复杂,与外界刺激、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均有关,因此应注意调理,避免发病。对某种直接刺激引起者,应避免再次接触。要剪短指甲,避免搔抓或烫洗,以免皮疹泛发加重病情。搽药或换药时,不要用水冲洗皮肤,特别是禁用热水、肥皂或消毒药水烫洗。

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等副作用,用药后要注意安全。急性期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和辛辣食品,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对某种食物过敏者,须严格禁食,或通过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方可食用。

还应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因在精神紧张、失眠、情绪变化等情况下均可出现湿疹或使原有湿疹加重,患者可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促进身心健康。

禤国维治疗慢性湿疹的经验方健脾渗湿方(党参、茯苓、薏苡仁、白术、大枣、山药、陈皮、白扁豆、桔梗),此方由《古今医鉴》“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而来。本方以人参、大枣为君药,益气健脾。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白扁豆为臣,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桔梗为佐,宣肺利气,通调水道,载药上行。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补中有行,行中有止,升降调和,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作用。本方主要用于异位性皮炎、湿疹、小儿泄泻等症属脾虚型者。素体脾胃虚弱,水湿停滞,阻隔心火下降,燔灼血脉,血热生风则发为异位性皮炎。脾胃虚弱,风湿热邪困阻肌肤则易发湿疹。脾虚不能行津液,水谷并走二肠发为泄泻。临床上异位性皮炎、湿疹、小儿泄泻等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者皆可以本方加减。

葛琳仪治疗湿疹辨证强调抓主症,不能只参考患者的主诉症状进行辨证,更多地需要根据伴随症状,提炼要点,辨识患者体质,根据体质辨识选用方剂,然后再进行辨病治疗。

熊继柏认为治疗湿疹首先要明确诊断,从关键的辨证要点区分急性慢性,另注意湿疹需与牛皮癣相鉴别,湿为阴邪,湿性重着、黏滞、趋下,黏滞难去,湿热下注,蕴于肌肤故发为湿疹,且疾病缠绵难愈。湿热下注型以萆薢渗湿汤加减,若慢性湿疮,血虚风燥者,宜当归饮子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他认为治疗皮肤病临证时必须抓住风、湿、热邪的孰轻孰重,分辨血瘀、血虚的孰虚孰实,辨证施治,方能取效。

梅国强认为湿疹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有密切的关系,以清热燥湿解毒、祛风止痒为法,以二妙散合用四土汤酌加祛风、调和气血之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