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建立偏瘫康复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偏瘫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随着病情的变化,又成为中风病最主要的后遗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偏瘫恢复的全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康复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偏瘫训练方法的主要工作目标。王永炎院士在偏瘫功能恢复的问题上,强调“松”的观点,不主张强化的肌力锻炼,认为放松,包括精神、情绪的放松和偏瘫肢体的松解锻炼才是更重要的。同时强调“静”的观点,不强调锻炼动作的次数,要强调动作的质量,而宁心静气、神情专注是康复训练时应该注重的问题。针对偏瘫恢复的中医治疗,多选择养血柔肝、舒筋缓急的药物。
针对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探讨中医康复方案,从中药内服、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方面建立了系统的康复方案。内服中药方面,根据中医对痉挛基本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选用口服中药“舒筋缓痉饮”,以期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针灸治疗方面在传统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神经生理学理论及现代康复学理论,对缓解痉挛取得较好的效果。中药煎汤熏洗,直接作用于患侧肢体,有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对缓解痉挛同样有很好的效果,针对中医康复学的探讨又提出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的理念。提出了应用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总结提高,丰富中医康复的内容,提高偏瘫康复的效果。
在总结王永炎研究团队以往对中风病康复经验,并广泛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医学干预中风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实用性RCT试验设计,对该方案进行临床观察,并在网上进行了国际注册,由全国16家单位协调完成。自2008年6月27日开始纳入第一位患者,于2010年6月3日入组结束。中医组767例,西医组384例,共完成1151例。中医组采取以中医综合康复技术(推拿、针灸、中药注射剂、汤剂)为主的治疗方案,西医组采取现代康复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案。经中国人民大学独立第三方数据统计,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系第四方数据审核,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确认,经脑卒中三级评价,证实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康复方案21天NIHSS、FMI(损伤)、90天m RS(活动功能)、360天生存质量(社会活动参与)及病死率三级评价显著优于现代康复组。该方案的最佳获益人群特征为:年龄在55岁以下,病程小于7天(干预越早疗效越好),病情以轻、中度为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该项目成果“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于2011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